心系百万困难群众冷暖
——铜仁地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
4月5日中午,记者在铜仁地区儿童福利院见到冉桥军时,他正准备去学校上课。前年,他家住房遭遇山体滑坡,4个亲人不幸遇难,在外看电视的他得以幸存。
铜仁地区儿童福利院有65个孤儿,大部分因为残疾和生理缺陷被父母遗弃。楼道上,10多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排队前往院子里晒太阳,小家伙们遇到大人就叫“爸爸”、“妈妈”。
地区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在一起,目前有22个老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其中15人属于国家集中供养,7个自费。74岁的陈桂仙说:“有人照顾,在这里很自在!”今年,铜仁地区决定将儿童福利院搬出易地建院,并列入“十件实事”。目前,地区的匹配资金已到位,地已征好。
类似的鳏寡孤独外加灾民、贫民,以及军烈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等,铜仁地区共有137万人,据悉,上述“三类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地区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区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而城市低保、农村定期救助、受灾救济和优抚人数分别占全省的12.2%、15%、13%和14%。局长张强胜说:“正常年景,全区也有40万人需要救济。”
近年,铜仁地区大力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救助优抚能力,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在巩固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基础上,该地区积极推动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度。仅去年全区就投入救灾、救济资金3344万元,安排救济粮5306吨,救助灾民37万人,争取专款480万元帮助710户灾民恢复、重建家园。
目前,铜仁地区已有6.5万人及时纳入低保,去年发放低保金5725万元,在城市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该地区还有28万农民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去年万山特区率先全面实施了农村低保。今年玉屏、石阡、铜仁等县市也将实施农村低保,其他县将选择2至3个乡镇作为试点。
在农村,铜仁地区共有6300余人被纳入五保供养,15万人享受定期救助。每年对他们的投入近3700万元。
张强胜说:“城乡救助体系已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提高认识加大民政投入
去年,铜仁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市中心敬老院建设,全区10个县市特区都有了城市中心敬老院。这是铜仁地区去年实施的“十件实事”之一。
这些年来,铜仁地区把“十件实事”作为地委行署执政为民的重要载体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今年,铜仁地区还将改扩建50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53个县乡卫生院、医院、计生指导(服务)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000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和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各1.3万人,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全地区用于改善民生的民政资金逐年增加,中央和省加大了扶持力度,地县尽管财力薄弱,每年都在上年的基数上增加10%拨付。
此外,政府还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就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消除局部贫困。去年,铜仁地区有3741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有861名“4050”人员,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上年增长5.6%。
构筑社会保障网
目前,企业不参加社保,或者给职工少保、漏保、欠缴的现象较为普遍。铜仁地区大力宣传和监管,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五大保险人数不断扩大。去年,全区近7.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3.6%,有近6.2万人和11万余人参加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7.9%。
为了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分享发展成果,铜仁地区财政拿出配套资金,于2005年和2006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全区共补发1.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786万元,人均增加151元,增幅为30.2%。
政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目前,全区10个县市特区都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已达290万人,参合率83.94%。万山特区已经有4.9万人参合,其中包括原贵州汞矿的6900名无业居民。他们如在特区的乡镇卫生院看病,最高可报销60%的住院费。
铜仁地区还全面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解决少部分农民看不起大病的问题。去年,共支出资金392万元救助了2万农民。
今年,该地区还大力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在去年铜仁、石阡试点基础上,把救助制扩大到沿河、松桃、江口、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