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逛我们的新农村”首日报名名额就全部报满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本报讯(记者 刘兢)昨日是本报推出的大型活动“去逛我们的新农村”开始报名的第一天,下午4时,本次活动一共150个名额已全部报满。
“这是我们几个的身份证,全部报商洛新农村!”“这是我家的户口簿,给我们老少三代报渭南新农村!”“我们是陕北人,现住在西安,我们报宝鸡新农村!”……昨日一早,报名时间还未到,报名点前就已聚起了数十位来自西安各区的热心读者,大家对本次活动的热情超乎了记者的想象。
因为名额有限,当下午陆续赶来的读者得知已经报满后,仍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他们几乎是“强迫”工作人员记录下自己的联系方法,“兴许到时会有报上名的人因故无法成行,你可一定要让我‘顶替’啊!”
一位曾在渭南下乡插队的女士报名参观渭南新农村,“自从回城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过渭南,这一次我要带着家人去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对退伍军人夫妇也赶来报名,他们不像其他读者那样挑地方,豪爽地让工作人员拿主意,“去哪儿都行,我们就是想去看看陕西农村的新面貌。”还有不少家长报名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看新农村,“现在的城里娃优越感太强,带孩子去看看新农村,让孩子开阔视野的同时开阔一下心胸”。
本次活动的覆盖面涉及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延安、榆林、安康、汉中等九个地市,除延安、榆林、安康、汉中等四地市由当地记者站自行组织人员前往当地新农村参观外,报名其余五地市的读者请注意,本报将于近日电话通知出发时间,同时请大家留意。
要去逛的“新农村”简介
宝鸡 凤翔县周家门前村
周家门前村现有凤翔县照明器材总厂、凤翔县灯具灯饰厂、喜迎门宫灯厂、肉鸡养殖厂等村办集体、个体民营企业16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敬老模范村。该村年种植地膜洋芋等蔬菜600亩,奶牛、肉牛存栏达到570头,灯具生产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硬化村级主干道3公里,对25条村庄街道也全部油化;投资18.6万元栽植各种绿化苗木3万多棵……十多年来,全村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村风正,民风淳。E輦輰訛
咸阳 礼泉县白村
白村地处礼泉县城东18公里处,被陕西省政府、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5个示范村之一。全村7个村民小组420户,1890人,主导产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有果园2600亩,养殖大户65户,2006年全村总收入1864万元。新建学校配备了电脑室、实验室、语音室,实现了远程教学;实现闭路电视户户通;完成沼气入户290户,将近80%的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清洁能源。农业产业化、产业工业化、农区科技化的特色经济模式正在形成。E輦輮訛
渭南 华县王什字村
王什字村有四个自然村,1898亩耕地,其中蔬菜种植面积610亩。自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该村筹资10余万元,水泥硬化一条500米长的生产路;修建了5个垃圾堆放点,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6万余元修缮王什字小学。在村旁的县级道路上筹资修建了一个24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大大方便了群众和客商。该村去年协调耕地50多亩,发展大棚50棚,种植莴笋、莲花白、菜花等蔬菜,增加群众收入。是当地有名的“大棚蔬菜村”。E譿訛
铜川 耀州区焦坪村
焦坪村位于耀州城东10公里处的将军山下。近年来,该村将花椒作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使群众走上了富裕路,全村的沟边、田坎都栽上了花椒。2006年,全村花椒总面积达到5800亩,干果面积4000亩,总产值达到了6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种植专业村。村上还成立了商贸公司、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村委会、党支部领导班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群众谋利益,在将军山下铸造了一座可歌可泣的丰碑。E輦輲訛
延安 洛川县南安善村
南安善村位于洛川县城南5公里处,全村共90户380口人。是省、市命名的小康示范村,县上确定的首批党建综合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村里有200亩果园通过了西欧、北美一些国家的出口认证,贮藏量160吨的苹果冷库正在建设中。今年,该村将实施中心村建设,争取用5~8年的时间,形成辐射周边6个村3000人规模的中心村。E輥輰訛
汉中 西乡县莲花村
莲花村位于西乡县城西边,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樱桃沟就在其中,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598户1941人。近年来,该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省委授予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村子以樱桃为主导产业,共发展樱桃2000亩,年产樱桃800吨,产值达400万元;全村筹资120多万元新修道路8公里,硬化道路5公里,形成了贯穿樱桃沟连结全村的交通网;对樱桃沟景区85户村民住房进行了风格、式样、色彩、基调四统一的靓化改造。E輥輱訛
安康 平利县龙头村
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位于古仙湖旅游区,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71户1100人。2005年,该村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是2004年启动建设的综合示范新村。该村依托古仙湖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以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形成“山上林,坡地桑,川坝绞股蓝,河岸柳,路边樟”的生态格局,实施了“产业园区、民居靓化、三桥一路、生态绿化、人畜饮水”等五大建设项目,不断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