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妮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亲人将接风宴特意安排在津味最浓的“狗不理”。
一个是从未踏出国门半步的天津老人;
一个是在台湾出生长大、在西班牙定居的华裔女士。
经新帮办牵线搭桥,这对从未谋面的至亲堂兄妹终于实现了失散60年后的大团圆。
“爸爸,您放心吧,女儿回家了。”拥抱着79岁高龄的大哥刘学刚,58岁的刘琴妮禁不住热泪盈眶。
刘琴妮祖籍天津,在台湾出生长大,在西班牙成家立业。
她的父亲刘振元是个地道的“老天津卫”,1946年离开天津后和故乡亲人彻底失散。2003年,刘琴妮通过在马德里工作的一个天津老乡几经辗转找到了新帮办。
当年9月25日,《南开五虎后人越洋寻亲》一文见报后,刘琴妮不仅寻找到了故乡的亲人,还由此拉开了“寻访五虎将”特别报道的序幕。天津老乡一起重温了当年天津篮球的辉煌,本组报道被天津档案馆和天津历史博物馆全文收藏。
细说家族旧事
小叔大侄感情最好
“琴妮啊,别看我和你父亲是两辈人,可我才比他小8岁,当年我们爷俩感情最好。”为了让妹妹品尝到最正宗的天津美食,刘学刚老人特意将接风宴安排在狗不理大酒店。他说,父亲这一辈亲兄弟三人,他的父亲刘振庭是老大,老二就是琴妮的父亲刘振元,老三名叫刘振友,目前兄弟三人均已去世。
“我们刘家那时在和平区曲阜道朱家胡同住。”在老人的记忆里,二叔刘振元自幼喜欢体育运动:“我们总去看他打球,就在市政府附近的一个篮球场。”“我爸倍儿爱运动。”刘琴妮口中蹦出的“倍儿”字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她说父亲健在时常教她说天津话,直到现在她经常会脱口说出“干嘛”、“倍儿哏儿”。
刘学刚与二叔刘振元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那年,刘振元有意重聚新老五虎将,搞一次篮球比赛,但因故没有实现,于是在刘学刚的陪伴下游览了京津两地。
其实,刘振元一家寻亲的同时,天津的亲人也一直惦念着他。刘学刚老人有4个儿子,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刘振友的5个儿女也大都生活在天津。
1
踏上寻根之旅
“外国儿子”想来学中国话
“在此之前,我从没踏上过故乡的土地,但心里真觉得故乡天津离我很近很近。”站在古文化街,逛逛“娘娘庙”,再看看“泥人张”,刘琴妮说自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点都不陌生,就觉得这里是我的家。”
刘琴妮说,自从找到故乡亲人后,她的西班牙丈夫和两个混血儿子都开始关心起古老的中国,关心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就在此次回国探亲前,25岁的小儿子从英国打来电话,拜托妈妈在国内寻找一所教授中文的语言学校,他打算到中国来学汉语。“他说要回家乡学最地道的中国话。”
父亲的遗愿
“回故乡,回天津!”
“南开五虎的‘南开’指的是这个学校?”尽管只在天津停留40个小时,但刘琴妮坚持要去一趟南开中学:“爸爸说这是天津最好的学校,当年他和同学一起打球,打遍全国无敌手。”
刘琴妮的父亲刘振元曾是中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1934年入选当时的“国家队”,同年征战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天津篮球界他与唐宝堃、尹鸿祥、张景实、李震中四人并称“后南开五虎”(也叫良华五虎),刘振元因身材矮小、身手敏捷,被誉为“矮脚虎”。
“爸爸这一生真的受了很多苦,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一趟天津。”刘琴妮说,爸爸按印象中的地址写给亲人很多信,殊不知天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房子拆了,地名变了,亲朋好友搬家了……
1938年,刘振元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打球。1941年,归国后的刘振元考上了四川北碚的国立体育专科学校,两年后,他从体专毕业又投考第19期空军学校,随后到美国和印度学习领航和跳伞。1948年,刘振元同妻子远赴台湾淡江大学任体育系教授,由此和故乡彻底失去联络。
1988年,在西班牙成家立业的刘琴妮将父母接到马德里。父亲将中国的太极拳带到了西班牙,并收了60个外国徒弟。“父亲后来患了肺癌,认祖归宗成了他心中一个美好却遥远的梦。”1993年2月20日,刘振元在马德里家中与世长辞,享年73岁。老人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回故乡,回天津!”
前一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