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张保庆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候贫困的求学经历让他对于贫困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张保庆:我这个家,我们从我这代往上推,没有一个人上过学的。那个时候,由于经济困难,三年困难时期,这个整个国家很困难,饭,吃不饱饭,最大的困难,吃不饱饭,另外,农村是穷到极点了,所以我这个,打中学,我上中学的地方,离我们家是85里地,我三年的中学,85里地没坐过一次公共汽车。
[解说]
为了省下一元钱的路费,张保庆每次都要步行85里路从学校回家,而他读中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每个月3.5元的助学金。
张保庆:我高中是几乎要退学,身体也不好,几乎要退学了,几乎是所有老师,包括所有的班主任校长都劝我,不要退,不能退,退学没出路。我们那个班主任老师,我写过一篇文章纪念他,一个田老师。我们老师给我讲,我一个月给你8块钱,资助你8块钱,这个我没接收啊,这个我没接收,我不能要这个钱。
王志:为什么呢?
张保庆:我知道他家很穷,他家很苦,他老婆是没有工资,没有工资收入的,就跟着他,还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带病的老母亲,56块钱,那他很苦的,所以我不能要,他给我8块钱,没要,没要。当时这个老师啊,看我身体,怕我受不了,所以像每星期都要做一个肉菜送给我。就是叫他孩子送过来,我印象很深嘛,就是一碗菜,里面有点肉,或者是,要么是猪肉,要么就是鸡肉之类的,一碗肉菜另外带两个馒头。叫孩子送给我,一星期送一次,这些东西啊,都是刻骨铭心的!
王志:就忘不掉?
张保庆:忘不掉的。你想想,如果我高中退学了,我就,那不是我人生轨迹全变了吗?
[解说]
张保庆的人生轨迹是从1968年开始转变的,那一年,20岁的张保庆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依靠国家助学金,他读完了大学。后来张保庆被调入教育部工作,从1996年开始,先后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职务。凑巧的是,在此期间,张保庆正好主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曾经的经历让他对于这份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张保庆:我上大学申请的时候,第一次申请是12.5元,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标准性,我就申请了一个三等的,12.5当时伙食费是15.5,那还得自己出3块钱,不到两个月之后,辅导员找到我说,张保庆,你不行,你的情况,根据你们家庭的情况,你应该申请一等助学金。就是18块。除15.5伙食费,还有2.5的零花钱。所以因此,我很有,也有感觉,我老说,现在从我们财力上,资助困难学生能力比过去大大加强了,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在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落实上讲,没有过去好,我这个讲话可能很多人不同意。里面缺少什么,缺少感情。
[新闻发布会讲话]
[解说]
这是2005年8月份,张保庆在教育部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之情,他用45分钟的时间“怒斥”了当前国家助学贷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直接点名批评了8个省市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不作为。
[新闻发布会讲话]
王志:很多人可能认识你,就是从那次新闻发布会开始。
张保庆:那次新闻发布会,我脑子很清醒,但是后来有点过头了。因为不了解内幕的人就觉得好像很勇敢,批评的那些地方,实际上这是我们当时党组研究决定的,就要批评这几个地方。
王志:但是你出来说,人家就认为张保庆说的。
张保庆:对,作为一个副部长干这样讲,可能过去的人不多,所以搞的就很热闹,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这反映了一个老百姓的一种心理吧,有一种看法就觉得你好像过去都没人敢批评,现在有人敢出来批评一下了,就觉得好像很新奇,
王志:有没有顾虑呢?
张保庆:有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太大顾虑,因为我知道,我也没点一个地方政府,我是点的八个政府,就是比方说天津,像天津这个地方,并没有点他的政府怎么样,第二又没有点具体的官员的名字,这是在点名批评上最轻的一种批评。所以我估计呢会有点反映,但实际上估计也不会太大。
[解说]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出乎张保庆的意料,因为这次发言,让张保庆一时间成了舆论的焦点,有人称他为凭良心做事的个性部长。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张保庆大动肝火呢?
王志:就什么事让你们这么生气呢?一定要点名批评?
张保庆:就是这个当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就是我们国务院发行的文件
规定要推行一种贷款方式,什么意思,它里面有一定的政策成分,你比方说,它的贷款利息在学校期间,那就由政府还了,就学生不负这个利息。按照我们当时的设想如果这项政策推行的顺利的话,那不就有困难的学生都能拿到贷款的话,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那你这样的话,一个地方政府,特别一个省级政府,国务院发了文件你不执行,而且竟敢一分钱不贷,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允许。
王志:但是生气能解决问题吗?
张保庆:当然如果光靠生气,光靠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在有时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点名批评作为有些地方,当天晚上就开始研究,来落实这些事情。那么从这个角度讲呢,这个点名批评这个效果嘛,倒是达到了。
王志:事后你有压力吗?
张保庆:还没有人就是敢公开,批驳我,说我这个批评的不对,还没有这个现象发生呢。
[解说]
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张保庆一直致力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然而到了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经实施了六年,效果却不尽人意,张保庆的这次发怒,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关注。
王志:那什么原因它不顺利呢?
张保庆:原因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个我觉得首先是我们的学校不积极,因为什么呢,当时有条规定,像需要贷款之后,你学校还要负责将来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关信息了,还负责一部分追还贷款的义务。那么这样的,学校就认为,这个事太麻烦,有些学校不愿意做这个事情。
王志:学校态度不积极。
张保庆:不积极。
王志:另外呢?
张保庆:另外呢,我觉得金融机构态度也不积极,为什么呢,我们银行机构,他老认为,我们银行嘛,金融嘛,他也按照银行法的规定,来自由贷款。那么这项贷款带有点强迫性的,就是你这个银行必须要贷。特别是成办这个贷款银行你必须要贷,那么贷了他还要有个风险,
王志:但是很理智的想一想,现在都市场经济了,你刚才说的两个客观原因,他并不因为你生气就消失了?
张保庆:这个这就是我们国家,你要讲到市场经济,这题目就大了,你比方好多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呢,好像其他方面都可以按市场经济这套了,不对,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的看法,为什么我们要执行这个政策,就我们你经济这套发展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涉及到社会发展层面的东西,就不一定都按市场经济这一套来办,这就是,那要那样的话,那你困难,你就困难吧。谁有钱你就上,谁没钱你就别上了。按照市场经济这套来搞的话,那就不行了。
[解说]
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也就是“教育产业化”,这是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提法,按照这种思路,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局面,对此,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坚决反对。
张保庆:教育不能产业化,教育不能市场化,这是教育部这些年来坚决反对的,也是我坚决反对的。我们教育部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是清醒的,是坚决反对的,如果不是教育部坚决反对,那就不是不今天这个局面了是王志同志啊!知道吗?
王志:但是现在学费越来越高,高得离谱,那原因出在哪儿呢?
张保庆:那么这些年为什么造成这个收费越来越高了呢,我个人的看法,也很复杂首先应该承认,根本有些地方,有些高校,就没有很认真的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不执行啊,比方我们2000年订得很死,最高收费标准,高校最高收费标准不能超过3500,但实际这几年落下来,但是全国可能要接近到5000了,平均数,那是显然高,这是不对的。
[解说]
贫困学生是张保庆谈论最多的话题,面临我国贫困学生的现状,张保庆在很多场合下都表露出他的忧虑。
王志:有多迫切有多重要呢?
张保庆:我觉得很迫切。全国大概各地区在校的困难生大概有4000多万,这些都是青少年,在学习阶段。如果这些人的问题解决不了,那你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就很难讲了。是吧。第二个就讲社会要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如果这么多的青少年,就是因为家庭困难,完不成学业的话你这个社会怎么和谐发展。那第三层意思呢,就现在讲教育公平,我承认,教育公平应该是一个最大的公平。是不是。所以这些这种种因素综合起来,我当时说过一句话,这个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个天大的一个事情。
王志:会不会是因为你是管教育工作的,所以你觉得这个问题是全社会最重要的?
张保庆:这个事情我觉得有这个成分,你比方说我主管教育的,那当然我考虑的比别人要多,我喊的说的也比别人要多,这肯定是责任所在,职权所在,也是你责任心所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是我前面讲那些理论,讲那些原因,我个人看法,凡是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不管他干什么,不管他负责那一方的,都应该像我前面讲的那样来看待这个事情,这个现在我觉得根据我的体会,这个大多数领导,特别是越往上层的领导都是比较支持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