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旅游,“书面语”叫做考察、学习等等,尽管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但依然是禁而不绝
5月14日,南非华人社团代表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对“中国公务团频赴南非”提出批评。称公务团鲜谈公务,多数是来南非游山玩水。
公款旅游,“书面语”叫做考察、学习、研讨等等,尽管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但依然是禁而不绝,老百姓深感愤慨,却又无可奈何,慢慢的已经变成了一种潜规则。
中国的公费旅游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国际谴责了,这种做法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2006年11月,一群中国检察机关和反贪污机关的官员,伪造芬兰检察机关和赫尔辛基大学的邀请函,企图借“工作访问”进行公费旅游,结果被芬兰拒绝入境,给这些反贪腐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贪课程。
为什么公费旅游屡禁不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透明的财政制度,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怎么花、怎么用,从财政预算一直到怎样花,一直不向纳税人做交待。政府权力过大,导致公款旅游泛滥,费用不断增多。
当公费旅游已经变成了一种“规则”,一种“体制”,后果就非常可怕了,如果没有针对性的体制性措施,公费旅游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就会进一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到了必须采取体制性措施的时候了。一是让财政收入透明,杜绝税负以外的各种收费创收,更重要的是让财政预算和使用透明,让纳税人知道他们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是怎么花的。除了透明的财政制度,还需要配套的体制保障,一是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完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三是进行立法,要对公款旅游行为定罪问责。
公款旅游,不仅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关系到公民纳税意识培育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大病需要猛药,必须从体制上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