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04级法学专业的肖柱买了2000多元的股票最近赚了700多;江西某财经大学04级经济学专业的小王买的10000元股票最近赚了3000元……看到赚钱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
“全民炒股风暴”似乎正在吹进校园,大学生该不该炒股?大学生炒股有何利弊?一时间,热议四起……
大学生炒股不宜提倡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5月25日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大学生炒股不宜提倡。理由很简单:大学生目前处在学习阶段,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掌握知识和本领,提高科学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参与炒股不仅占用大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般来说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也不具备炒股的经济条件,绝大部分是找父母要钱,或者通过其他的渠道。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一旦炒股失败,大学生将难以承受后果。
跟社会上很多疯狂的股民一样,不少大学生股民是“白日看大盘,夜间梦牛市”。小王说,自从炒股以来,上网看大盘几乎成为每天的“必修课”。除了看大盘外,各大网站、电视台的财经尤其是股票新闻也是每天必看的内容。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大概有2到3个小时。小王在炒股与学习间忙碌不堪,“现在每天都和同学们谈论股市,学习时间自然缩短了,而且总不在状态。”小王叹口气道:“计算机二级已经放弃了,而四周后的英语六级估计也过不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股票上了,没心思复习啊。”
其实,大学生炒股不只会影响学习,还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大学生在目前的牛市中,看到的只是炒股能赚钱,全然没有风险意识,即使意识到风险,没有经历过风险的他们自然也体验不到风险的残酷。”兰州某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老师如是说。
四川师范大学小吴的炒股经历印证了李老师的观点。小吴前年9月,将自己一年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投入股市,“当时行情不错,也想积累一些实战经验为今后考注册金融师打基础。”没想到却“走上了一条苦涩的路”。去年,他花了1万多元,买了1000股某药业公司的股票,结果几天下来赚了2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于是一狠心又将父母给的大四学年的学费全部投进了股市。
不知道是自己炒得不好还是运气不好,总是在亏,现在已经亏了近万元了。”眼看着要毕业了,学校也开始催缴学费,“如果不缴清学费的话,我就拿不到毕业证,也就没办法出去找工作。”小吴叹着气说。
炒股不能替代理财教育
“我不提倡大学生炒股,但却非常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兰州某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老师说,大学生疯狂涌入股市以及种种不理性的表现,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目前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比较缺乏。”
李老师看来,在理财教育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愈演愈烈的炒股热潮就暂时给大学生充当了理财课的角色,“当然这个角色扮演得有点牵强”。
“尽管我承认从炒股中赚了钱很高兴,但更大的收获则是从炒股中学到了很多理财方面的知识。”与赚钱相比,肖柱更看重炒股对其理财意识的培养:“我下个学期就要考金融法了,而现在炒股正好学习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跟肖柱相比,小王谈起股票理财更是滔滔不绝。“炒股之后,发现自己更会花钱了。”小王解释道:“以前哪怕是一分钱也是跟家里要,而现在炒股能自己挣了。以前只知道一味的‘节流’,但现在除了‘节流’外更懂得如何去‘开源’了。”
尽管肖柱、小王都承认从炒股中学到了不少理财知识,但他们同时也觉得目前学到的理财知识还远远不够。小王说,虽然自己是学经济学的,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跟具体的理财业务差距甚远。很多理财知识都是通过媒体、学术讲座以及老师的博客得到的。跟小王相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遭遇”更不幸了。据了解,很多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理财课,最近某些学校才开设了“院长论坛”、“博士沙龙”等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学术活动。同学们都表示,这些理财讲座让他们大开眼界,但遗憾的是这些学术讲座太少了。
渤海证券分析师蒋冰冰认为,大学时代是理财的开始阶段,在大学期间应主动培养理财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据了解,目前除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高校开设了理财选修课外,其他高校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很多家长也表示,希望大学生能够真正用理财的思维而非投机的心态来“分一杯羹”。(韩业庭)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