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和陆建芬(前)通过云梯下山。
倪正春摄 (新华社发)
李桂林在为学生辅导功课。
倪正春摄 (新华社发)
人物小传
李桂林,1990年从汉源县乌斯河镇石膏矿厂会计工作岗位,调到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任教。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陆建芬,1991年随丈夫李桂林到二坪村小学任教至今。
沿着深长的大渡河谷北上100多公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再攀岩破壁走4个多小时的崎岖小道,便到达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
李桂林夫妻扎根这里,十几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彝寨。当地群众说,他们就像索玛花一样,红遍大小凉山。
舍弃工作到穷村
二坪村是甘洛县最边远、最艰苦、最贫困的彝族山村:气候恶劣,9月开始下冻,3月还有冰雪,常刮狂风;如今仍然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99户村民,还有12户住茅草房。
上世纪80年代初,曾先后调来3名教师到二坪小学,但都因条件过于艰苦而离开,呆得最长的也不过两三年。学校因无教师而停学整整10年,校舍被泥石流冲成一片废墟。
1990年,乡党委、政府决定恢复二坪村小学。二坪村的孩子不懂汉语,必须找到能用彝、汉语教学的老师。乡、村干部四处查访,找到了在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石膏矿厂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桂林。
9月,李桂林来到二坪村,男女老少都来看望这位新老师。李桂林看到,一些老人身披羊皮光着脚,许多孩子光着屁股,村民大多住茅草房……此情此景,一股无名的辛酸让他落泪,坚定了他扎根二坪搞教育的决心。尽管亲戚朋友都极力反对,李桂林还是打点行装上路了。
夫妻扎根搞教育
10月,二坪村小学在一片期待和欢呼声中开学了。
由于停学10年,二坪村积压了很多适龄儿童,急需增加招收一班新生,增加一名教师。1991年暑假,李桂林奉命到处寻聘新教师,但没有人愿意来。于是他动员妻子陆建芬从教,虽然遭到家人和亲戚的反对,但最后在当教师的岳父支持下,妻子也来到了二坪村任教。
从李桂林的老家到学校要走10个小时的路程。开学时,他背着背包,妻子背着两岁多的孩子,一大早出发,到天黑才能走到学校。
陆建芬的弟弟曾劝姐姐到西班牙帮助自己,每月3000元工资。但夫妻俩觉得自己和村民跟一家人似的,不舍得离开,最终留在二坪村安心教书。
爱生爱校育人才
从此,二坪村成了李桂林的家。那时,他们夫妻每人每月只有100元工资,日子过得清贫。
这年9月,新生入学缺教室。李桂林组织村民割山竹,将一间只有一个空架的破房编装调糊后当教室。李桂林教五、六年级约50人的复式课,妻子则背着婴儿教一年级。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夫妻俩的宗旨。由于村子离卫生院很远,他们自己掏钱购置一些常备药品,免费供给生病学生;夏季洪水暴发,冬季岩上冰塌,他们总是早接晚送学生……
1996年6月,第一批学生毕业了,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这一年,李桂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考入会理师范学校学习,并于1998年正式转为公办教师。
十几年来,李桂林夫妇教了7届学生,共计189人,二坪村也由“文盲村”变成了“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