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自中国股民民间高手大赛5月开幕以来,一个叫“禾丰股份”的重庆选手引起很多股民的关注,不仅因为她曾一度占据重庆赛区第一名的位置、最好成绩曾排名全国第十三名,更因为这名选手今年只有21岁,是重庆电子科技学院一名美女大学生。
几乎所有的大赛、擂台赛,组织者都会基于某种价值取向,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造势”形成对社会的舆论、价值导向。例如,全国城市汽车节油擂台赛,所张扬的毫无疑问是“节油”;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其宗旨则是“美食愉悦生活”。那么,中国股民民间高手大赛以及这位脱颖而出的美女大学生,又会形成怎样的导向呢?依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涉足股市,“炒”乃第一要义。谁都知道,任何股市都会伴随“投机”,但从资本市场本义和基本运作规律看,基本思维却应该是“投资”而非“投机”。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与投机者究竟各占多大比重,暂时无法得知,但像当今中国这样“炒”为唯一的资本市场,想必是绝无仅有。
其二,实力(能力、技巧)决定炒股的盈亏胜负。炒股票是盈是亏,主要凭实力还是运气?美女大学生“用实力说话”。综观近期媒体全民炒股的报道,可读出这样一种倾向:大家之所以把几乎所有热情、精力、时间都投入到了对股市的探讨之上,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本职工作,就是因为坚信炒股能力、技巧与赚钱多寡相关。如此下去,中国股市是否真能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学校,用不了多久便可培养出若干个索罗斯并叱咤于世界各大股市?笔者持绝对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其三,大学生可以涉足股市。大学生炒股本已不是什么秘密,但通过这位美女大学生的现身说法,还是让社会公众对大学校园里的炒股环境和“炒股文化”,有了更真切、形象的了解。比如,“晚上做好行情分析,看好要买进或卖出的股票,第二天委托老师代为操作”。尚不知眼下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炒股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若顺着上述“导向”,学生变股民,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真正属于自己的财方知来之不易,因此会格外珍惜和慎重;真正属于自己的财,本人才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处置权。而在校大学生不可能有多少财,从父母那里要钱以作炒股的资本,无论父母是出于自愿还是无奈,无论是赚是赔,都显得有些不道德。
“中国股民民间高手大赛”应时而生,胜出的大学生炒股高手或许是昙花一现,却不能因此低估其价值导向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