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勇 杨艳 汤文学
站前之乱,表现为硬件乱、管理乱,根源在于“利益之乱”。
记者采访站前管理各相关单位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哈站站前客流大、商机多,各方面都紧盯着这块“利益蛋糕”,试图从中分割一块。
经济利益蚕食站场功能
哈站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交通枢纽,其第一位的功能是“通行”;哈站作为城市的第一窗口,担负着展示城市形象的功能。至于摆商亭、办商场、搞创收,只能是“附属功能”。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附属功能必须服从主要功能,单位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
然而,在哈站站前地区,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按照站前总体规划,候车室前的地下商城具备疏散旅客、商业服务双重功能。然而,走过这个通道的人都抱怨像进了迷宫,不多走点冤枉路根本转不出来。记者到地下通道实地查访发现,去往地面公交车站台的通道,都缺少明显的指示标记,且通道拥挤、秩序混乱。
那么,以疏散旅客为主要功能的地下通道,为何大大失去规划设计的通行功能?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侵蚀。据永华商城工商所负责人介绍,按规划,永华商城过街通道面积达3000平方米,但商城在通道里设置了80个摊位,严重挤占了过街通道。
而增设摊位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每年可增加几十万元的租金收入。
一刀一刀砍向“利益蛋糕”
在经济利益的蚕食下,站前地区部分硬件设施的通行功能、景观功能、形象功能纷纷失守。而坐收这些经济利益的,却是一些单位和部门。
在哈站候车室前雨搭下,12个出售食品的商亭一字排开。市规划局基础设施处负责人证实,这些商亭均未获得规划部门的审批手续。在哈站候车室外立面,所有开着房门的部位,都挂着小吃、寄存处、话吧、食杂店等招牌,足有10家。光怪的灯火、不停的叫卖声,风格杂乱的门面,构成了嘈杂、凌乱的场景,使哈站秩序乱上加乱。据介绍,这些商亭都是铁路部门开设的。
在站前广场,原本只规划了两处机动车停车场,而现状却是,从货物托运处到沪士大厦、龙运大厦、北北大酒店门前,又设有四处停车场,其中只有龙运大厦收费停车场获得了交警部门审批。这四处停车场都是收费的。
在火车站及周边楼体,有煞风景的大小广告牌均未获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收费的则是各个产权单位。
在站前停车场,管理人员放任非法营运车辆入场揽客,而两个停车场给哈站前“综治办”的回报是每年300万元左右的收入……
“西瓜”与“芝麻”的关系,再次被颠倒。
以调整功能布局根治乱局
解决经济利益蚕食站场功能的问题,需要相关管理者在收费的同时,真正担负起管理责任来;需要既得利益者增强全局观念,不再以局部利益影响大局利益。更需要一种治本之策。
对此,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赵瑞政认为,目前哈站站前广场的面积小,空间狭窄,在视觉上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建议对哈站站前广场进行扩建,并对站前商亭、地下商场重新规划,最大限度地美化哈站站前广场。同时,对哈站周边的饭店、水果摊床、门市等进行改造,将交通通畅作为整治的最终目的。
有关专家还建议,以站场功能的重新布局来摆脱利益纷争带来的秩序混乱。其实,规划部门早已做出这方面的规划。据市规划局基础设施处负责人介绍,市规划局2003年3月完成了哈站地区“远期地下人行疏散系统规划”,只是尚未实施。按此规划,将在地下建设5座停车场,并规划了1条出站通道、两条候车室通道、红军街4条过街通道,并设1条贯穿于龙门大厦、红军街、公路客运站、龙运大厦的地下通道。如果此规划能够实施,哈站地区的秩序混乱局面可大大缓解。
在这方面,外地有现成的经验,南京火车站把停车场、出租车专用停车场、公交车站等都建到地下,车站广场主要担负景观休闲功能。上海南站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地下换乘大厅,而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目的都是让哈站站前地区的通行功能和形象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使其提升而不是有损哈尔滨的形象,让哈尔滨的“第一客厅”给客人以整洁、宽敞、现代的大都市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