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修宪对安倍的意义在于可以完成政治世家的理想,而且极有可能改写自民党历史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动修宪以来,来自日本国内各界的反对声不绝于耳。
“政治理想”高于一切
可以预见,在公明党此番言论后,为了参议院选举,安倍会与公明党寻求双方的“最大公约数”;但也可以肯定,如果逼安倍必须在修宪和赢得公明党支持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话,安倍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在下台后劝过安倍,即使参议院选举过不了半数,也没必要辞职。也许,对于安倍来说,这未必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局面,毕竟修宪是这位世家子弟多年的“政治理想”。
安倍曾宣布:“自民党总裁任期为三年,连任不能超过两届。我将考虑在任内完成修改宪法。”这实际上是在宣布其修改宪法的政治日程——在六年内“自主制定”一部新宪法。为了理念的实现,安倍肯定会尽量避免中途退出的命运。
战后初期,针对将日本纳入美国主导的安全保障和自由贸易体制,掩藏锋芒而实现“经济崛起”的主流路线,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等政要提出了日本应向更为独立自主的方向迈进、应拥有主权国家所必备的防卫力量的主张,为此必须修改宪法和重整军备。虽然这种声音屡屡受挫,但该路线却由岸信介、福田赳夫、森喜朗传承下来。安倍1993年接替去世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在山口县高票当选众议员后,即加入其父所属的福田派,忠实继承了该路线。
在出身世家的安倍看来,修宪是外祖父岸信介未竟的事业,关乎家族荣誉。当选首相后,安倍明确提出要“将修改宪法尽早提上政治日程,发挥出应有的政治领导力”。显然,他意在借助政治资源实现这个“政治理想”。
完成自民党的政治使命
除了精神慰藉,如果真能在任期内完成修宪,安倍可能会成为自民党历史的改写者,他当然明白这第一点。
二战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成功地实现了日本经济崛起这一目标。但在政治领域,日本虽通过《旧金山和约》恢复了形式上的主权,但却未能实现“真正的独立”,更没有成为真正的政治与军事大国。在安倍看来,自民党已经延迟了这个任务的完成,现在就应全力以赴实现这个目标,为此必须加紧修宪。
安倍的修宪逻辑是:日本现行宪法是在占领状态下被美国“强行赐予”的宪法,是没有自卫权、不能进行战争的宪法,这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自主宪法或民主宪法,不是日本国民自由意志的产物。就是说:不修宪就不能彻底摆脱战败国形象,不能洗刷“寄人篱下的耻辱”,不能彻底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非正常状态”,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国家。
尽管安倍显得信心满满,但修宪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公明党的掣肘自不必说,而且,虽然日本国内的护宪力量日渐式微,但也不容小视。何况,尽管在各种调查中赞成修宪的国民有所增加,但认为“有必要修改第九条”的国民比例依然较低。
不过,联想到安倍的外祖父当年为了推动修改美日安保条约,不惜在成功后辞去首相职务;再加上如今的安倍已做出要当“战斗的政治家”的表态,不能排除安倍做好了为修宪孤注一掷的准备。(张伯玉)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