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酒店业日前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日本游客获得第一名,法国人则被评为“最差游客”。中国游客得到的评价也不理想,位居倒数第三。
日本游客形象被评为世界第一,并非没有道理。尽管日本的国民性格有着截然相反的两面性,正如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所描述的,日本人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
中国和日本同属儒家文化圈,而“礼”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所谓“不学礼,无以立”;而“温良恭俭让”,“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或饮食,或走坐,长者先,幼者后”,以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等,这些东西,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幸的是,如今,尊长爱幼、其乐融融的天伦场景,似乎只能从韩国的电视剧中看到,“待人以礼”的精神则在日本发扬得更加光大。相比之下,在孔子的故乡中国,“礼”曾一度被批为封建糟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至今,它也仍未成为人人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在国外的旅游形象向来遭人诟病:时间观念淡漠,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动不动就出言不逊,这些不文明的毛病,说到底,还是一个礼仪教育的缺失问题。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本来顽梗的性格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礼貌教育,还是一种素质、一种人格的教育。一个随地吐痰、不顾别人感受而到处喧哗的人,或许他有文化,有知识,却一定没有教养,没有素质。
要改善国人的旅客形象,首先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国人真正做到既知书,又达礼。目前中国能够去国外旅游的,大多是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仓廪足而知礼节,按道理,他们更应该学“礼”、懂“礼”并实践“礼”。连这部分人都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教养,可见当今的礼仪教育,实属必要又非轻而易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