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乐城村民修路时挖土机意外挖出,一块清代进士牌匾也被发现。
海口晚报网6月4日讯
6月2日上午,正在海南博鳌镇乐城岛采风的琼海市文联20多位艺术家撞上好运,失踪了几百年的乐会县衙门一尊石狮好像专门迎接艺术家们到来一样重见天日。这是乐城村民上午在修路时,挖土机在原乐会县址附近意外挖出来的。石狮高约一米,重100多公斤,与现保存在城隍庙里的另一尊石狮一模一样,专家曾鉴定为明代石雕。
保存在乐城城隍庙里的另一尊石狮
明县衙石狮终“成双”
乐城村委会书记告诉记者:这对石狮曾立于乐会县衙门口,随着时代的变迁,石狮也与乐会县一起销声匿迹。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将寻获的一尊石狮保存到城隍庙里,另一尊却不知所踪。谁也没有想到它仍在县址附近的地下酣睡。这一意外发现弥补了乐会县史的一大缺憾,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乐城地处万泉河下游一个孤岛上,全岛总面积2平方公里,岛上现有12个自然村375户人家1700多人,原为朝阳乡所辖,现是博鳌镇的一部分。史料记载,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乐会县治在此诞生,至今岛上保留有不少元代城墙、地砖、石雕等遗迹,数百年历史的城隍庙仍香火缭绕。今年初,投资500多万元,总长208米的乐城大桥落成,结束了村民出门靠渡船的历史。不同寻常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这个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孤岛因亚洲论坛的创立而重现生机,成了人们猎奇访古的好去处。
一块咸丰年间的石刻至今仍是乐城村民的铺路石
村民献出清代进士牌匾
听说村民林英振的家收藏有两块牌匾,嗅觉敏锐的艺术家们又迫不及待地上门察看。主人从门角里将两块盖满尘土的木板拿出来,展开一看,大家眼睛一亮。只见其中一块牌匾用楷体字雕刻着“进士”两个大字,牌匾左侧用小楷刻着“命宗人府府丞提学政胡瑞澜”字样,右侧刻着“岁贡生林魁抡立。琼州府乐会县同治已巳年分考”字样。
琼海市文联副主席卢传福先生介绍,琼海有史料记载的进士只有宋代五人,元明清年间一直空白。
这块雕刻于清代同治年间的进士牌匾表明琼海清代也有进士。收藏这块牌匾的村民林英振家,在光绪至宣统年间有一位“考廉”官,名叫林大华,当时是琼海有名的文人,曾主编乐会县志。立牌匾的林魁抡是同属至亲,但牌匾是否授予林大华目前还不清楚,不过这块进士牌匾是又一大发现,表明琼海进士比史料记载的多了一人。(陈学纶)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