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昨天,江苏省环保厅正式发布了《2006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投入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从3000万一下子增加到3亿,省级环保奖励奖金也从100万增加到500万,政府的大力投入使得江苏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各个城市排放的废水减少了,二氧化硫、烟尘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也减少了,去年13个省辖市居民享受到了八成以上的“清爽天”,长江则成为全省最安全的饮用水源。
水质:7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达标
去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治污工作,太湖、淮河两大流域的化工、印染行业均执行了新的地方排放标准,继续严格执行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全面开展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关停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在太湖流域吴江地区、漕桥河地区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淮河流域开展调水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沿海三市也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使全省废水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了0.38亿吨。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去年全省7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记者了解到,江苏居民喝的水主要来自四大水域,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以及太湖。去年,这四大水域水质对比情况显示,长江水的水质是最好的,其干流总体水质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省环保厅监测的11个点水质全部符合功能要求。
流经我省8个城市的长江,哺育着沿岸6个城市的居民,这些城市的饮用水全都来自长江,其中南京、南通、扬州、镇江、泰州5市的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此外,从淮河水系及京杭大运河取水的淮安、徐州两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也都达到国家标准。
我省另一个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就是太湖,是无锡、苏州两市的饮用水主要来源。《公报》指出,2006年太湖流域水质达标率为45.3%,其中作为苏州取水口所在地的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湖区均处于中富营养水平,也就是说东太湖水质比其他地方好。
根据《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省13个省辖市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属于优秀或良好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例均在80%以上,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大部分时间段内都处于良好以上的状态。
不过,净化空气质量仍然是江苏各地政府下一阶段为民办实事的重头戏。记者了解到,空气污染有三个主要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的排放主要来自化工产业,而后者则不仅来自烟囱、汽车尾气等直接排放,还有些是由空气中的一些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另外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车造成的扬尘也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去年,我省大部分省辖市二氧化硫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3个省辖市二氧化氮全部达标,不过,在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头号杀手”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标上,只有无锡、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5市是达标的,去年处于达标行列的常州市今年落了榜。
2005年,我省有6个城市的市区环境噪声达到了轻度污染,2006年减少到了5个市,分别为无锡、南通、淮安、盐城和镇江,其余城市的噪声年均值都控制在了55分贝以下。
据介绍,虽然各个城市随着市内交通的发展,道路和车辆越来越多,但是全省道路交通噪声状况却比较乐观,13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在63.5-69.5分贝之间,均低于70分贝的标准值。
超过70分贝的路段长度仅占监测道路总长的16.8%,城市的确变安静多了。
酸雨:10场雨中有4场是“酸”的
去年全省酸雨发生率为38.6%,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下10场雨中,就有近4场是“酸”的。在13个省辖市中,无锡市酸雨发生率最高,达到76.4%;南通和常州次之,分别为66.5%和64.2%;南京、扬州的酸雨发生率则比上年有所下降;最好的是徐州、淮安、盐城和宿迁这4个城市,这里没有监测到酸雨发生。本报记者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