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上海市奉贤区的双拥工作,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个一”。其一,在全国第一个创建少年军校。很多孩子都知道奉贤籍志愿军战士施根初,他用一根烧火棒俘虏了100多个美国兵;其二,这里把双拥工作称之为“一把手工程”,所有单位的主官都是抓双拥的第一责任人。
辣椒酱与普通话
回忆两年前随军安置的事儿,军嫂刘哓峰至今还颇为感慨。她原本在江西万安县弹前乡担任党委书记、人大主任,是当地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位女干部。在随军问题上,刘哓峰一直矛盾:不随军吧,夫妻分居已经14年,孩子越来越大,读书升学眼看也要受影响;随军吧,真担心只是随了一个上海市户口,弄不好就从国家公务员变成了在家待业的军嫂。
让刘哓峰没想到的是,随军手续一办,不到一个月,就被安置在奉贤区海湾镇,担任了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公务员身份没变、职务级别没变、待遇没变。这“三个没变”,大大出乎了夫妻俩的预料。
还有一些小事让刘哓峰感动,镇机关食堂知道江西人爱吃辣,特意为她准备了一罐午饭用的辣椒酱;她参加镇里的会议时,大家知道她听不懂上海话,都改说普通话。小事感人心。刘哓峰说起这些,眼睛有些湿润:“奉贤就是我的家!”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奉贤区近3年来安置随军随调家属42人,原身份为公务员的都进了公务员队伍;原事业编制的都进了事业单位;原为党政机关人员的也基本实现了职务对应。区委书记张立平有句话让部队的同志感到很温暖:“财力不足感情补,把部队官兵当亲人,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28∶65的背后
转业干部吴保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一分钱的礼没送,竟然被安置到区委组织部。更让他没想到的是,5年后,他还是一分钱的礼没送,又被任命为奉贤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
与吴保国一样经历的军转干部并非少数。奉贤区人武部部长徐晓明说,奉贤区军转安置不需要送礼。我们对此有些怀疑。徐晓明说,关键是当地安置政策对军转干部安排进党政机关,正团级以上安排相应的领导岗位,军转干部享受原职级待遇,都有相当高的明确要求。这不能仅仅归结为奉贤的特殊条件,更重要的是,奉贤区党委、区政府确实对军转干部充满深情,高看一眼。当地65个处级领导岗位,军队转业干部占到28个。28∶65,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厚爱,是信任,难能可贵。
再说一段吴保国的故事吧。他担任奉贤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后,不光本职工作干得好,还特别热心为驻军解除后顾之忧。某预备役团营区所处地段事先没有纳入天然气使用规划,他召集工程技术人员破例重新规划设计,将天然气管道铺设到部队营区。部队领导前来表示感谢,吴保国只是说:“感谢什么呀?我是双拥工作的受益者,今天该我为双拥尽力啦!”
新老退伍兵的心声
奉贤籍退伍兵顾小峰说,当兵时遇到的家庭难事,使他永远难忘奉贤的双拥情。2004年11月,顾小峰的父母亲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母亲的生命也危在旦夕。当时,顾小峰正在南京某部服役。区双拥办紧急协调,迅速筹集一大笔医疗费,把他的母亲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责任第一,军地同心。”这是奉贤区领导的觉悟和境界,也是他们开展双拥工作的目标与追求。奉贤区有重点扶贫对象1455名,占全市的十分之一,工作量大,压力重,任务艰巨。区长彭沉雷说,平常工作要做好,特事、大事、急事、难事要有应急办法。有关部门就优抚对象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制定出台了应急处置预案,顾小峰的母亲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7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丁章才没想到,他患尿毒症住院后,区里很快送来4.5万元救济金,这些全在正常补助之外。统计显示,最近两年奉贤区为重点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85万元,区镇两级政府给重点优抚对象的临时补贴达到了108万元。
顾小峰、丁章才的优厚待遇让医生护士感到惊讶。这对新老退伍兵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感慨:当兵的人在奉贤确实有自豪感(解放军报臧光军/方宏向/董强)
双拥亮点扫描
奉贤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处,国防教育书架72个,3年来有9.8万多人接受系统教育。
奉贤海湾女子哨所是全国海岸线上的“五朵金花”之一,曾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2006年荣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单位”称号。
奉贤区开展“做可爱上海人,当可爱上海兵”双拥活动,全区58个军民共建对子有26个荣获“上海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