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方案起草的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告诉晨报记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布,表明中国既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方案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既有战略意义也极具可操作性
“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从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到自1986年来连续出现20个全国性暖冬,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实地观测到的现象,加之中国的环境本来就脆弱,因此如果全球气候出现剧烈变化的话,中国将深受影响。”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重要原因。”潘家华表示,中国政府编制该方案意义巨大,一来这是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表明中国将应对全球变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把环境问题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二是表明,中国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同世界各国一起应对全球变暖,展示中国负责任的态度。
“同时,这份方案还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如要求大力发展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等,都是方案中提出的具体节能减排目标,如果这些目标达到了,中国的污染和能耗自然也就能得以降低。”
方案出台并非为了缓解外界压力
“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于环境问题的负责任态度,是方案出台的另一重要意义。”潘家华说,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认识到,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是无国界的,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但这并非如有些媒体所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出台,正逢八国峰会即将举行之时,是为了缓解中国政府遇到的压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方案从立项到编制完成,前后用了两年时间,选在此时出台,是自然渐进的结果。”
“中国节能减排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潘家华向记者表示,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上升阶段,对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大;另外,中国人口多,而人口是排放温室气体最大的“推动力”;此外,中国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中国节能减排的不利因素,也是中国未承诺绝对减排目标的原因。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并非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没有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技术在中国,中国吨钢能耗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还低,中国的家用太阳能、植树造林工程有目共睹,这些都是中国的成绩,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田辉)
来源:新闻晨报
转自 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