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成都6月5日消息(记者刘涛)自1998年以来,四川陆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三大生态工程,新造林5000多万亩,每年减少3亿吨流入长江的泥沙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建立。
在四川省洪雅县青衣江边,当地农民李宏指着已经变清的江水对记者说,昨天刚刚下了一场雨,今天水已经变清了。以前遇到下雨,会把山上的泥巴冲到青衣江里,江水要四五天才能变清。
陪同记者采访的洪雅县林业局副书记谭程介绍说,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洪雅县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7.5%上升到2006年的65.8%,增长了28个百分点。全县的林业用地面积达198.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7.9%。
谭程说,洪雅县也真正尝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甜头——生态建设不仅给洪雅带来了优美的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旅游业依靠优美环境蓬勃发展,全县已经创建20多个绿色视频品牌,上万户农民依靠种草养奶牛走上致富之路。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幅员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50%,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以前由于过渡开采,四川省每年给长江带来6亿吨泥沙。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郭亨孝介绍说,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三大工程,四川每年减少3亿吨流入长江的泥沙量,林业生态在蓄水、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价值,每年超过1317亿元。
郭亨孝说,原来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4.23%,到现在提高到30.27%,森林覆盖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全省有6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三亿吨流失的泥土,每年涵养水源63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库容量的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