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刚结束,中国允许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银行卡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6月4日,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已启动向外资法人银行开放银行卡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
对于“卡门”洞开的重大利好消息,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家外资行非但没有流露出想象中的兴奋,反而颇为低调。
事实上,外资银行眼红银行卡业务已久,近年来早已通过与中资银行合作了解中国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道,“现在的低调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行内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
花旗汇丰借壳发卡
在中国发行拥有自己标识的银行卡,一直是外资银行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之一。
早在2004年2月,上海浦发银行与花旗银行合力打造的信用卡就已问世。这是中国首张由外资银行参与管理、技术合作并在全国发行的双币种信用卡。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花旗银行绕过了外资银行不得发人民币卡的政策限制,借道浦发间接实现在中国发卡。
此后,汇丰与交行也进行了类似的合作。
5月底刚刚结束的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达成一致:中国将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和借记卡。经过3年时间,外资银行终于盼来银行卡业务开放。
期待出台管理条例
汇丰银行中国发言人称:“我们期待银行卡管理条例的正式出台。目前,汇丰与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有信用卡业务的合作,由汇丰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双币信用卡现已发行超过200万张;内地信用卡市场的潜力很大,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交行合作信用卡业务,同时,也会按照将出台的银行卡条例,研究其他的可能性。”
渣打银行表示,该行正在银监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另有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发卡初期,银行首先会满足高端品牌客户的需求。
除尚需出台的管理条例外,技术层面也需要时间过渡。银联某高层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外资银行正式发放银行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不是几天内就能看到卡片的。”
对中资行影响甚微
外资行发行人民币银行卡是否将对中资银行产生巨大影响?业内专家指出,外资银行发卡初期,不会引发银行卡行业竞争。
专家指出,短期看来,开放人民币银行卡业务,对中资银行影响甚微。理由是,中资银行了解国内居民用卡习惯和用卡心理,在银行卡业务上已经具有一定发卡规模。
在不断的积累中,中资银行有了相当大的进步。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其服务理念和技术水平并不亚于外资银行。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还存在现有的机构网点数量较少、还款不便、银行卡品牌不被国内居民了解、信贷系统和审核与国内体系不同等多方面问题。
一位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的持卡人对记者说:“我不太会去使用外资银行的信用卡,因为主要担心外资银行设的门槛会高。本土银行网点多,用起来方便,招行的服务也令我非常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