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民最难处谋划,从群众最怨处整改。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迈出扎实一步———
本报记者陈婷 5月30日,成都市武侯区小天北路的陈太婆走进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递过就医卡,在药房买了1盒牛黄上清丸。
陈太婆是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在社区医院推行药品“零加价”制度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武侯区开始在全区推行零利润销售药品服务,450种常用药品被列入“零加价”销售范围,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得到实惠。
“从居民最难处谋划,从群众最怨处整改,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不仅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使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切实改进作风、服务人民。”武侯区卫生局副局长田军说。
“社区医院必须以进价销售药品”
15%顺加利润部分由政府全额补齐
“在进价基础上顺加15%”的医院药品销售惯例由此破除。我们规定社区医院必须以进价卖药给老百姓,应顺加的15%利润部分由政府全额‘补齐’。”田军介绍说,仅此一项,武侯区财政今年就安排了600万元专项资金。
根据要求,此后,全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享受药品零利润的居民原则上单张处方不超过40元,急性病用药量不超过3天,慢性病用药量不超过7天。
药品的进货权由医院转交到政府手中。药品供应商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后,区卫生局与其签订协议,“供应商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不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供货”被明确写入协议。全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中,进入社保目录的7大类、450种药品,由政府作为“大客户”向供应商统一采购,保证药品进价至少与零售药房一致,直接让利于民。
与此同时,区物价局对450种药品的市场价进行动态监测,每月向政府部门反馈,“一旦发现供应价与市场价之间出现价差,立即调整。”田军说,目前进入“零利润销售”目录的药品价格已经向下调整了两次。
“现在考虑的问题完全不同了”
从设法搞经营到千方百计抓服务
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以后,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明显上升,由原来的不足200人次/天增加到300人次/天以上。
“从自收自支到政府买单,医院要考虑的问题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海英说,在“自收自支”时代,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经营搞上去,赚取更多收益,“现在不必为效益而操心了,随着门诊量上升,‘怎样满足患者的要求’变成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郭杰把这种不同归纳为三点:以前是等病人上门,现在主动进入社区找病人;以前关注的是病症的治疗,现在更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医患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
这正是武侯区政府实施“零加价”措施的目的:尽量满足百姓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所有需求。
“这只是一个前期工作”
探索摆脱“以药养医”的良方
药品“零利润”给百姓带来了最直接的好处:在3月25日至4月15日20天里,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普通门诊人均购药金额为24.48元,比去年减少近20元,其中,“零加价”药品人均购药金额为14.15元。
老百姓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这一举措的拥护和响应。武侯区卫生局的统计显示,今年3月中旬正式实行药品“零利润”销售以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门诊病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8.46%。
在武侯区政府看来,“零利润”卖药只是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一个前期工作,只有实行“收支两条线”,才能使医院从根本上摆脱“以药养医”,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悉,武侯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行这一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