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正堂“慈恩堂” |
杜甫老家:免费也招不来游客 出路在何方?
核心提示:
河南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的地方,当许多城市在用水泥和钢材修建旅游设施时,河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无人问津,例如,杜甫故里、玄奘故里均没有合理开发和利用。
4月25日,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地区经济的崛起断然离不开文化发展。
2007年5月22日~25日,商报记者分赴偃师玄奘故里、巩义杜甫故里和郏县三苏园三地,展开调查,通过揭开这些名人故里多年来不同的遭遇,透视出历史名人资源丰富的河南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共同的困局。
■商报记者王向前 见习记者张婷 王惠丛文/图
价值文化意义比较高
中央台推出“玄奘之路”发掘大师故里
去年10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玄奘之路”活动,是“中印友好年”系列活动之一。
该活动启动仪式在位于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的玄奘故里举行,活动计划重走玄奘取经路,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全国30多家媒体对启动仪式进行了报道,小小的陈河村一下成了新闻焦点。
为了配合“玄奘之路”启动仪式的进行,洛阳市政府专门拨款数十万元,配合当地政府对玄奘故里进行重新整修。
作为土生土长的陈河村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偃师市玄奘故里管理处主任董煜焜,列出了玄奘故里旅游开发的几大优势:
首先,玄奘是一位真人真佛,其次,玄奘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另外,玄奘给后人留下了坚忍执著、不求名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在佛文化旅游正是热点,‘玄奘之路’启动仪式又给搭建了很好的宣传平台,开发玄奘故里正是时候。”董煜焜说。
杜甫是打造文化强省的标志人物之一
被尊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故里千年后会如此门前冷落车马稀。
公元712年,杜甫在河南巩义南瑶湾村笔架山窑洞中诞生。此后,杜甫成了中国游吟诗人中最著名的一位。
1961年12月1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为响应杜甫的国际地位,1963年,巩义市文物部门立马行动,把杜甫故里按原貌修葺,并成立杜甫故里纪念馆。杜甫故里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省委徐书记认为杜甫的家乡是值得开发的文化资源,是因为杜甫的名气太大,是国际名人。杜甫是河南打造文化强省的标志人物之一。”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社科院杜甫研究所秘书长姜海宽说。
三苏园获批国家级保护文物
三地中,郏县三苏园是唯一批准成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此前,这里刚刚被评上“3A”级景区。
苏洵、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辙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位席其三,尤以苏轼艺术成就最高。苏轼一生官场多舛,辗转南北,仙逝后既没葬在故乡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偏偏葬于河南郏县。
如今的三苏园由三苏坟、三苏祠、广庆寺三部分组成。三苏祠里保存着建于元代的“三苏”泥塑坐像。导游李焕介绍,“文革”期间,苏坟村农民用土坯垒墙护像,再挂上大幅毛主席像才使泥塑免于毁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看后评价说,保存如此完好的元代泥塑像在全国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园区的西北角正是三苏长眠之地——三苏坟。正是三苏祠和三苏坟的存在,使其获得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现状游客称没啥可看的
玄奘故里:寺不像寺,家不像家
陈河村口的“玄奘故里”是玄奘诞生和成长的院落。故里前院分东西厢房和正堂。西厢房陈列着玄奘17年取经经历的壁画和他翻译的经卷,东厢房是玄奘兄嫂的居所;正堂“慈恩堂”却供奉着玄奘法像,成了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后院为佛光寺,保留有玄奘之母宋氏居处,即玄奘诞生地。院内另有一尊汉白玉玄奘像。土坯院墙已是颓败不堪。
今年4月,一位省领导到玄奘故里视察,毫不客气地批评这里搞得“寺不想寺,家不像家”。
5月23日,记者在玄奘故里遇到了4位安阳游客。他们开车去西安路过偃师,看到路边广告牌上写着玄奘故里,就顺路过来“看看唐僧老家是什么样子”。“太小了,不到20分钟就转完了,没什么意思。”一位姓吕的先生说,“这规模跟玄奘大师的身份不符。”
诗圣老家:免费也招不来游客
5月22日,记者在瑶湾村中看见杜甫故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走进一座树着“唐工部杜甫故里”碑坊后的院落,发现所谓的杜甫故里是个二进小院,由简单修葺的几间红砖房组成。穿过院落是一孔深进笔架山、青砖砌成的窑洞。洞口的一个标志,标明这是杜甫诞生处。
“根据规划方案,这个院落和正在施工的杜甫大殿是一个整体,杜甫大殿建成后才能布展,所以现在杜甫故里只有几间房子,没什么可看。”姜海宽说。
据他介绍,40多年来,杜甫故里开发一直不太好。
当上世纪90年代国内名人故里旅游市场渐趋火热的时候,巩义的杜甫故里却游人稀少。于是自1998年起,杜甫故里不再收取10元一张的门票,免费开放。
相距杜甫故里不远的杜甫陵园,游人也不多,10元一张的门票,一年最多卖几百块钱。姜海宽直言,同是开发杜甫品牌,且起步时间相差无几,可现在的成都,围绕着杜甫当年居住的草房子,游人如织,各项收入一年将近一个亿。
三苏园:尚不具备接待条件
5月25日上午10点,三苏园门前的甬道上有三三两两的农民在晒麦子。簇新的大门和新栽的小树,显示景区还在建设。
负责经营整个三苏园的郏县三苏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树勋告诉记者,五一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700~800人,门票收入仅1万多元。这一数据不仅无法与远在四川眉山、同样打苏东坡文化牌的“三苏博物馆”相比,甚至不及前往附近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香客多。
茨芭乡苏坟村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三位大文豪的坟茔,该村60岁的村民王怀安望着一里多外的三苏园说:“来玩的人太少了。开发后还没前两年人多哩。没啥可看的,就是几块墓碑、几间破房,老和尚都撵走了,香也不让烧。花30块钱不值。”
耿树勋也表示,园区周围没建宾馆、餐饮设施,暂还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