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提起巨型水泥块准备入水下压沉井。
图为4两重鎏金龙纹大手镯,后来发现的金手镯表面已被凝结物覆盖。
新出水的一批珍贵瓷器。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雏形已现。
南海Ⅰ号新发现一批珍贵文物
“巨无霸”沉箱3日内将下压到位,副省长雷于蓝前往打捞现场慰问
打捞南海Ⅰ号的巨型沉井底部昨日已经下压至海底淤泥以下10.5米左右,预计还有3天沉井就将下压到淤泥下12米的预定位置。
昨日上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川的陪同下,乘船前往南海Ⅰ号打捞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慰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的有关负责人对目前南海Ⅰ号的打捞和发现文物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据介绍,在南海Ⅰ号清凝过程中发现的鎏金龙纹金手镯原来是一对,考古人员在对南海Ⅰ号船舷外侧进行清理时又发现了一只尺寸相同的4两重金手镯。考古人员猜测,两只手镯极可能是一对。
现场:沉井到位立即挖淤泥
据现场副总指挥王仁义介绍,昨日他们在吊装一块300吨的水泥块压在沉井上,目前总重约1550吨的水泥块已经压在了打捞南海Ⅰ号的沉井顶上,其他备用的两块轻一点水泥块若有需要也将使用。自5月24日对沉井进行静压以来,截至当日中午沉井底部已下压到海底淤泥里面10.3米~10.5米的距离。预计要完全静压至预定的12米位置,尚需要3天时间。
目前,静压在沉井以下淤泥的压力已达到2580吨,再增加1000吨就基本能使沉井下到预定的位置。沉井到位后,将进行高压灌沙,在其底部形成牢固的水泥挡土墙,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沉井继续下沉或移位。
在沉井下达到预定位置后,并不会立即进行最关键的“海底穿针”——横穿底梁过程,而是将使用清淤船对沉井四周的淤泥进行挖掘,以确保留出足够的位置进行底梁的穿插,并减轻今后“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对南海Ⅰ号起吊时所承载的泥土附着力。
开挖淤泥仍可能有文物出现
据介绍,此前省文物考古所披露的4两重鎏金龙纹金手镯原来是一对,除本报曾报道过的首先发现的那只金手镯外,在清理南海Ⅰ号船舷凝结物时,水下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只大小、样式都与此前发现相同的手镯,只是表面部分已腐蚀。
据了解,这两只异常夺目的手镯和铜镜、瓷器、朱砂、木梳、石制观音像等清凝过程中发现的约500件较完整文物一道,仍在打捞作业船上保存。
1000吨排量挖沙船赶赴现场
昨天,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对开海面上,亿航203号挖沙船正在争分夺秒清理海上泥沙,赶建海上码头。
据介绍,广州打捞局于本月2日从广州抽调一艘1000吨级排量的挖沙船,这艘船每天能清理7000立方米的泥沙,整个工程争取在7月中旬前完成。另外,从海面至“水晶宫”172米长的滑道建设进展顺利,广州打捞局将采用气囊技术,把装载着“南海一号”的沉箱从这条滑道送入“水晶宫”。
水晶宫:10日拱顶开始浇泥封顶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晶宫”拱形钢结构已经搭建完成,施工单位负责人向雷于蓝副省长介绍,本月10日,拱形钢结构将搭建木板,随后浇注水泥,施工单位将于7月15日完成“水晶宫”整体建筑、防水等工程,迎接“南海1号”进入“水晶宫”。
雷于蓝副省长要求,博物馆建设的进度要与“南海1号”打捞进程相配合。
她说,如果建设进度与打捞进程脱节,就会影响“南海1号”整个打捞计划。她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要注意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记者黄文生、王鹏、翁晓鹏、王广永通讯员张文兵、梁文栋、曾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