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焦点<<<
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麦久对“规范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的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据了解,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将针对旅游景区、商业、文博、文化设施、地铁公交、医疗卫生、体育场馆、环卫设施等领域的公共场所,进行英文标识的整治。
其中,18个区县公厕英文标识的整治规范工作已经启动。原本市民熟悉的“WC”将全部换成“Toilet”。英语中WC是:Water-Closet(冲水厕所)的缩写。在很多西方国家根本不用WC表示厕所。因为在英语里,WC的内涵基本可以理解为咱们中国话所说的茅坑儿。
民意争鸣<<<
王先生(南京市朝天宫劳动保障所):随着在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有必要规范一些英文标识,毕竟英文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不过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民的素质还没有质的飞跃,对于文化匮乏、受教育水平低下的“弱势人群”,政府在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下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利益。WC一词已深入人心,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民工都知道它代表厕所的意思,如果换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英文词,民工们也许就不认识了。所以规范英文标识是必须的,但是一定要附加中文标识,毕竟中国的公共设施还是主要为中国人服务的。
胡先生(中信银行江宁支行):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窗口城市之一。加之北京明年就要举办奥运会了,一些基础设施方面就需要彻底的改进。WC既然在中文的翻译下是茅坑的意思,那就要将之取缔,不然到时候外国人看到这些标识会认为中国满大街都是茅坑而没有洗手间。因为如今的厕所是多功能的,除了大小便外,还有其他功能,比如洗手,比如化妆,比如吸烟。现在的世界是地球村,虽然各个国家风俗不同,但还是需要规范统一一些小的细节,就像统一度量衡一样。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示范,然后普及到整个中国。
余小姐(迈特纳信息工程公司):早就应该改了,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汉语拼音翻译方式来翻译路名。虽然很多道路的翻译的确规范了,但还有部分道路没有按照英文来正确的翻译。汉语拼音翻译路名根本没有必要,如果一个人连中文路名都不认识,那么他的文化水平也不会认识汉语拼音。那汉语拼音翻译的路名给谁看?另外WC的问题也应该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么就别用英文,要用就要用规范的英文,并且要统一起来。不然这里翻译为WC,那里翻译为Toilet,就显得有些乱了。
花同学(南京经济学院):不管是英文标识还是中文标识,都会有它的弊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图形标识,这样不管是哪国人都容易懂。至于路名的英文是需要规范的。不过我觉得政府不应该花这么多的精力放在这些方面,规范各种标识真正来说对百姓的意义不大。如果总是在想厕所到底应该怎样取地道的英文名才能让城市更显国际化,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样在人多的区域多设置一些公用厕所,以及多想想怎么样维持好厕所的环境和卫生,那样中国人会受益匪浅,外国人也会跷起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