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太湖蓝藻提前大规模暴发和5月底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产生强烈异味的原因,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无锡市气象局局长钱鹰和专家组召集人刘鸿志。从采访中,记者得知,2007年无锡出现了明显的暖冬,特别是今年春季气温持续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气候异常,直接导致了今年5月的蓝藻暴发。
另外据新华社6月5日报道,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作了如下表示:“无锡蓝藻的暴发,我们认为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一起提出了五个措施应急预案,现已经恢复了无锡市民的自来水的正常供应。”张力军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无锡市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要低,也就是说水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去年是暖冬,今年的4月无锡的气温偏高,平均气温都在20℃左右,这样的气温适合于蓝藻的生长。另外,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局部有所改善,但是这个改善的指标主要是COD,氮磷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就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太湖呈全湖性的富营养化趋势。所以,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同时影响的。
就太湖蓝藻提前大规模暴发和5月底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产生强烈异味的原因,记者昨天采访了无锡市气象局局长钱鹰和专家组召集人刘鸿志。
记者:请问今年太湖蓝藻提前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市气象局局长: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同时影响江南地区2007年冬(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份)春季的冷空气位置偏北、强度偏弱,2007年无锡出现了明显的暖冬天气,导致去年的蓝藻没有被大面积冻死,为今年5月的蓝藻暴发积聚了条件。特别是今年春季气温持续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气候异常,并造成气象上多项季节转换的指标提前了25至30天出现,入夏偏早,这些气候因素成为太湖蓝藻提前大规模暴发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气温:2007年的冬季是无锡50年来最暖的一个冬季。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偏弱,冬季(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气温异常偏高,是50年来第一个没有降雪的冬天。冬季平均气温达6.8℃,比常年同期偏高达2.5℃,是无锡自195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春季(3至5月)的气温仍异常偏高,平均气温17℃,比常年同期偏高2.6℃,也改写了无锡春季的气温记录,超过历史记录0.4℃。
分析今年1至5月的气温各项指标表明,有关指标已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8℃,平均最高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9℃,平均最低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6℃。其中,5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了3.3℃,属异常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由此也造成了今年无锡地区在5月11日入夏,异常偏早,比常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比历史上最早入夏的1982年还提早了6天。
降水:今年冬春的降水属偏少年份,统计1至5月表明,各月降水量均少于常年同期,总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6%。5月份降水量仅为41.8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4成,属显著偏少。特别是5月上中旬的雨量仅为4.9毫米,不到平常年份的10%,雨日3天,而常年是8.3天,雨量和雨日均为历史最少。
风向:今年1至5月的偏南风明显多于往年,各月的风力均小于年平均值。如2月本应以北风为主导风向,而今年的2月南风已为主导风向,占54%。3月常年最多风向应以东到东南风,而今年则以东南风为最多。4月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东风(出现频率13%)和东南风(出现频率14%),而今年则以东南风(出现频率16%)和南南东风(出现频率13%)为最多。5月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出现频率16%),而今年则以南南东风(出现频率19%)为最多。风向的转换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
日照:分析2007年1至5月太阳光照表明,日照时数为775.5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多48.1小时,基本正常。5月份日照时数205.3小时,比常年偏多22.2小时,属略偏多。
由于冬季和春季温度偏高,必定导致太湖湖水温度明显高于往年,从而促使在冬季处于休眠期并分布在底泥表面的单细胞或小群体藻类提前进入复苏期,并从底泥表面逐渐上浮到水体,藻类生理生化活性快速恢复,在4、5月间良好的太阳光照条件下大量繁殖生长成群体,并上浮、积聚到水体表面形成水华。另一方面,根据遥感卫星图片分析,太湖蓝藻已成整体性分布,同时由于无锡地区风向从偏北风转换到东南风的时间早于常年近一个月,太湖湖面大量繁殖生长的蓝藻在风力的作用下于西北岸边的浅水滩死亡堆积,特别是由于5月25、26和27日的气温分别达到30.1℃、31.1℃和34.2℃,死亡的蓝藻迅速发酵、发臭,使无锡自来水厂水源地所处的梅梁湖和贡湖成为受蓝藻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记者:请问无锡市贡湖自来水源地水质突变的原因?
专家组召集人:贡湖水源地位于太湖梅梁湖湾和贡湖湾交界处,5月29日下午开始,水源地水质出现突变,引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供水危机。事件发生后,江苏省和无锡市立即组织来自中科院、建设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和省水利厅、环保厅等单位组成的两个专家组,对水源地水质突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经专家组研究分析,一致认为造成此次贡湖水源地水质突变的原因主要是该水域内存在较大面积的污水团(约3平方公里),突然侵入水源地取水口造成。
贡湖水源地区域内存在的污水团是太湖蓝藻暴发的遗留产物。在今年特定的风向和水力条件下,太湖暴发的大量蓝藻聚积于贡湖北岸芦苇丛及附近水域,因气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蓝藻死亡并沉入水底,在蓝藻腐败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发黑发臭,并产生蓝藻腐败的特殊异味。对污水团的成分分析可以支持这样的判断,此外,根据无锡水利部门介绍,贡湖湾周边入湖河流在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开闸,可以排除陆地污水排放入湖的可能性;同时,通过省环保厅对沿湖企业拉网式检查,也排除了来自工业废水污染的可能性。因今年4、5月份特殊的风场条件、贡湖取水口东北侧特殊的湖湾条件及湖岸残存的围埂(位于贡湖水厂取水口东北约1.5公里,向湖体内延伸200米至300米)相结合形成的局部环流,致使污水团难以消散,并随风向改变而飘移不定。
今年太湖水位偏低、气温偏高,导致蓝藻水华提前大面积暴发。自今年以来,太湖地区风速偏小(有利于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上),风向偏南(较往年偏多),这样的风向有利于蓝藻水华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湾和贡湖湾聚积和富集。这些漂浮到梅梁湖湾和贡湖湾的蓝藻水华在岸边堆积和腐烂,成为污水团的来源。由于目前蓝藻水华已经扩展到全太湖,在这样的风速和风向作用下,太湖的蓝藻水华非常容易聚集到梅梁湖湾和贡源湾等北部水域,为污水团的形成提供条件。在偏东、偏北风作用下污水团漂移到取水口附近,取水口水质立刻下降;在偏西、偏南风作用下,污水团漂向贡湖湾里面,远离取水口,取水口水质立刻好转。贡湖湾湾口水流复杂,使得污水团一旦形成,将会在贡湖湾湾口游荡,严重威胁水厂取水口水质。贡湖水厂取水口距离岸边的距离也使迁移的污水团容易污染取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