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生态园迎来垃圾山
昔日的荒山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栽满了郁郁葱葱的小榆树,远远望去风景如画。然而,记者走近一看,草地上四处散落着白色、蓝色塑料垃圾袋,数百只苍蝇嗡嗡嘤嘤,成堆的生活垃圾在炎炎夏日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据乌鲁木齐市春茂生态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朝福介绍,2004年至今,春茂生态园已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开发、绿化仓房沟村平顶山,光树木就种了78万株。
吴朝福透露,2004年,公司通过政府审批,刚承包这个荒山时,就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公司为清理山上的垃圾,花费30万元、耗费两个月。但没想到,附近村里的垃圾车仍然每天向这里倾倒,尤其是仓房沟村的垃圾车最多,一天有时几十车,平均一天30多吨。
“我们前脚清理,后脚就又有垃圾倾倒,反反复复产生恶性循环。公司挖了长宽30米、深4米的水池,本用来蓄水浇灌山上树木花草,现在,也被当成垃圾池给填满了。”吴朝福无奈地说。
他回忆,一次,春茂生态园总经理左家云阻止村里垃圾车倾倒,司机当即用铁锨砍在他的头部,血流不止,缝了18针。垃圾车司机不但不认错,还扬言,如果下次春茂的人再敢阻止,他会砍的比这次更重。事后,春茂生态园多次找到村委会,并上访沙区政府有关部门,至今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应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绿化工程却一直为垃圾问题困扰,开工三年至今没有进展。”乌鲁木齐春茂生态园总经理左家云感慨地说。
村委会自设垃圾场村民饮水受威胁
“倾倒垃圾的平顶山离仓房沟村几百米,山上这几年储存的垃圾,可以把仓房沟村整个埋掉。”对于村里及周边工厂严重倾倒垃圾的问题,仓房沟村村民也很无奈。
仓房沟村五队村民廖新文(化名)告诉记者,每年夏天,尤其刮点热风时,仓房沟村处处都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垃圾气味,院子里到处飘着塑料带,为防止得传染病,每家每户几乎都必备很多灭苍蝇药,用来毒杀个大的绿头苍蝇。
村民们说,仓房沟村委会在2004年就私自设立了一个垃圾场。为此,村委会还买下三辆垃圾车用于整体倾倒村里垃圾,并设有关卡。附近垃圾车图方便、省钱,也将垃圾以每车50至100元不等价格倒入仓房沟村委自建的垃圾场。
马克其作为仓房沟村民代表近日受雇于春茂生态园专门阻拦垃圾车。他向记者透露,仅20天内,就有将近1000辆垃圾车来此运送垃圾,并且很多专门等到晚上拉运。为省事、省钱,这些垃圾车不愿跑到距离遥远的大浦沟垃圾场。
“就这样,垃圾日积月累,越积越多,不仅对村民生活造成影响,更对村里的二级水源保护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今年53岁的王春花(化名)说。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仓房沟二级水源地。
映入眼帘的是:水源地水池周围飘落着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袋,及一些白色卫生纸,走近些就有一股刺鼻难闻的味袭来。
“这些垃圾都是从对面垃圾山上刮过来的,这水可是我们全村人喝的水啊!”王春花激动地说。
村民们说,他们也找了市政、环保、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很多次,但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垃圾山移走不是问题关键是个“钱”字
仓房沟村村长、村委会书记张武中说,荒山是历史遗留下来七八十年代的沙窝子,村里从1999年开始自倒自埋自填,其他单位的垃圾车暗地里也跟着倾倒。由于村里外来流动人口就有3万人多人,加上村民3600多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大,有时一天就要拉30多车。
张武中算了一笔账,从仓房沟拉垃圾到乌市指定全市倾倒垃圾的大浦沟垃圾场,最少几十公里,一吨垃圾要18元钱,加上垃圾车的油钱,人工工资等,总共耗费200多元。一年下来,村里少说要在垃圾上投资150多万元。
“村委会也知道确实脏,会殃及子孙后代。春茂生态园绿化荒山也是件好事,但村里村民一直没交过垃圾费,如果现在让他们掏垃圾费,他们会交吗?如果村民不交,谁给村里投资垃圾费?”张武中表示无能为力。
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卫管理中心处长季玉敏说,仓房沟在平顶山私建垃圾场自倒垃圾一事,市政市容局也一直与仓房沟协调处理,但抓住倒垃圾的车后,许多司机甚至躺在车轮下耍赖,所以一直不见较大的成效。
乌鲁木齐市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反映春茂生态园垃圾山情况后,沙区政府非常重视。目前,决定关闭仓房沟村在生态园上私设的垃圾场,禁止再非法倾倒,违者将处以2000元罚款;今后凡仓房沟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至大浦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理,仓房沟在大浦沟倾倒生活垃圾免费入场,暂做记账处理。
据了解,2002年,乌鲁木齐市第37号文件《关于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的通知》出台后,首府各区除了政府投资绿化荒山外,还有68家民营企业先后投资荒山绿化项目。
按规定,绿化荒山要达到70%,才能拿到30%的开发建设用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68家被批准投资进行荒山绿化的企业,大多数已销声匿迹。如今,只剩红雁池水库、水塔山、红光山、骑马山和仓房沟平顶山等四五家比较大的民营企业还在投资这类项目。
“一方面政府重视荒山绿化问题,鼓励企业承包搞建设。另一方面,又没人真正出面协调关系帮助企业搞好建设。难道还想让绿起来的荒山再荒无人烟吗?”仓房沟村民有些担忧。
本报乌鲁木齐6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