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7日电(记者谢佼)受益于“西部助学工程”的贫困生沈晓龙,毕业后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返回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除了工作刻苦出色之外,他还心系贫困学生。沈晓龙说,国家与社会曾给予他许多温暖,他要将这份温暖在家乡传递下去。
沈晓龙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彝族乡麂子坪村。父亲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四面阻隔的大山和贫困没有拦住沈晓龙的求学道路,200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上初中,家里卖掉唯一一头过年猪当学费。上高中,村里乡亲几乎把所有能卖钱的东西都换钱帮助我。可是上大学的费用,家里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正当我们万般无奈时,县文明办王主任找到我,说我可以申请‘西部助学工程’的帮助。我写了一个申请,没多久上面批准下来,就像做梦一样把我送进了大学校门!”沈晓龙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当时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毕业时,班里许多同学倾向于留在繁华的成都。沈晓龙却执意要回雅安市汉源县,返回那个从县城到市里要走整整一天的边远贫困县。他觉得,自己曾获得的温暖应该继续传递。就这样,沈晓龙成为了汉源二中的一名普通高中政治教师。
沈晓龙承担着高中跨年级7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在工作量超重的情况下,他积极求教,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迅速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角色转变。三年工作期间,他取得了全县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雅安市第五届高中政治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等诸多荣誉。2005年12月,因他辅导的两名学生在省中学生理论小论文评选中获奖,他还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奖励。
汉源二中的同事们都说,沈晓龙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离家远,但从不为私事请假,两年来一直没有迟到、早退、病事假;虽然少数民族有很多优惠政策,但他从未向学校提出工作、生活住房等特殊要求。学校临时事务只要他知道都积极参加,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助学工程彻底改变了沈晓龙的人生之路,让饱尝艰辛的他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他关爱贫困学生的爱心行动。尽管自己月收入仅900元左右,家里负担也比较重。可沈晓龙还是义无反顾地资助起贫困学生,麂子坪小学的伍天宝、石棉县民族中学的沈小英和石棉县迎政乡的沈艳就先后得到过他的资助。学生要感谢他,他说:“你们将来遇上需要帮助的,就像今天我帮你们这样去帮助他,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回顾一路走来,我不止一次地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幸运有家人的关爱,有那么多师长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有党和国家的关怀!我要把我得到的温暖,在家乡永远传递!”沈晓龙开心地笑着,很阳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