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箱会的民间艺人在太庙表演。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
本报讯(记者李琦)昨天,“闭关”修缮近一年的太庙大殿修缮完毕开门迎客,前广场主体建筑群内1万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换成了传统的青石砖地面。
有近600年历史的太庙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已划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保护缓冲区内。明清两代,太庙一直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外开放。
“此次修缮太庙的目的是彻底排除已存在的险情、隐患,使建筑外观整洁、统一、合乎规制。
此外,太庙前广场1万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被剔除,全部按历史原貌替换成传统的青石砖。
修缮完成后,太庙大殿区东西配殿以展览形式重新开放。东配殿展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北京近年来文物修缮成果展》和《奥运场馆、南水北调等近年来考古成果展》在西配殿展出。
新闻背景·太庙修缮
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太庙拥有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清朝各代对太庙曾多次修缮,而此次修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这项工程是北京市2006年确定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项目之一,整个工程投入1500万元资金。
“非遗”聚会太庙
本报讯 (记者李琦)昨天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修缮竣工的太庙成了“文化遗产日”的主会场。
在昨天的活动中,国家级项目、北京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第二批市级申报项目首次集中展出,并将持续一周。
泥塑、皮影、雕漆、木版水印等一批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太庙的“聚会”吸引了很多人。“叫卖大王”臧洪也赶到太庙,高声叫卖。杠箱会、老北京跤艺、活体雕塑艺术等表演给观众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