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陈琦钿 实习生李斯璐 通讯员蔡锦明
被誉为“世界第一”的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西湖路光明广场负一层的“南越水闸遗址”昨天终于揭开面纱,首次向公众开放,并首次“复活”2200年前水闸“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的情景。
再现2200年前水闸效果
据介绍,“南越水闸遗址”是全国第一个“室内公共开放式文物”,整个负一层约3600平方米已全部开辟为水闸遗址博物馆,中央900平方米的遗迹均由巨形玻璃罩恒温、恒湿保存起来,以供市民观赏。
水闸高5米、深近2米、长20.1米,从北往南分为“引水渠”、“闸室”、“出水渠”三部分,是一座由大批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的“八”字形大型木构组成的建筑。闸室平面自北向南,向珠江呈“八”字形敞开,引水渠和出水渠均呈长方形。为了让市民更进一步了解2200年前古人从这一道城关乘船过珠江、从南越都城的南边上岸的情景,博物馆用四维光影营造出2200年前水闸“江水荡漾”的效果。
游人争踏“皇道”
由于水闸遗址以前从未对外亮相,所以,昨天一开放便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一睹为快。在人群中,记者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年过八旬的红线女。老人家精神十足地逛足了整个博物馆,一路上赞叹连连。而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印章最吸引她的视线,她一个劲地对记者说:“保留下的印章,真好靓(真是很漂亮)啊!”
在博物馆内,除了水闸遗址是参观的焦点外,几乎每个进馆的人都不忘做一件事,那就是争相“踏上”一段从南越王宫署中“复制”而来的、由精美花纹地砖铺成的展道。为什么大家对这段展道那么感兴趣呢?原来,这种王室印花砖既是王宫建筑的“名片”,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南越国时期,只有帝王、皇后、王子及公主才有机会走上印花砖道。昨天虽然只是走上“克隆”出来的“王道”,但很多市民还是觉得满意,开心地说:“沾了王气,沾了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