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庄遗址元代陶窑
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土文物
北方网消息(记者吴宏通讯员相军):日前,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的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发掘工作结束。本市文物部门对位于大港区小王庄镇沈清庄村西北的沈清庄遗址和徐庄子乡小苏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2处遗址累计考古发掘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发掘古代灰坑27座,灰沟10条,水井2口,灶址2座,窑址1座,出土元、明时期瓷器、陶器、铁器、骨器、铜器等文物标本数百件,丰富了本市南部地区古代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出土的陶砚
出土的元代瓷碗
沈清庄遗址位于沈清庄村东北约1000米的一块略高出周围地表的高地上,当地村民俗称为“北岭子”,据当地村民讲,该处原高出地表1米多,耕地时经常出土陶、瓷器残片及铜器等文物,后来平整土地才将其削平,遗址面积达18000平方米。1987年天津市文物部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将该遗址登记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上。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在该遗址发现灰坑、灰沟、水井、灶址等丰富的古代遗迹,出土瓷碗、瓷盘、瓷俑、瓷枕、陶盆、陶瓮、陶罐、砚台、骨篦、铁斧、铜钱等丰富的古代遗物。遗存的年代可分为元、明两个时期,以元代遗存最为丰富。
沈清庄出土的元代磁枕
出土的骨篦
比较重要的发现是一方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瓷枕,这在本市考古发掘中属于首次发现。这方瓷枕呈椭圆形,枕面略内凹,长25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基本可复原,枕面行书“一派水聲长在天……”,该瓷枕造型朴实敦厚,纹饰简约生动,书法飘逸洒脱,是典型的元代磁州窑产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小苏庄遗址发现元代窑址1座,该窑全长近10米,保存完好,由坡道、操作间、窑室、排烟道等几部分组成,窑室北壁由青砖垒成,出土有红陶罐等文物,从形状和规模推测为元代烧制生活器皿的陶窑。
另外,在沈清庄遗址东侧约15米处还发现一道东北-西南走向的贝壳堤古海岸线遗迹,这道贝壳堤的宽度约30米左右,埋藏在地表下1米深处,以文蛤、毛蚶居多,也有蛏、螺、牡蛎。渤海湾西岸的古海岸线贝壳堤遗迹见证了天津平原逐渐成陆的过程,沈清庄遗址的发掘对于开展天津滨海地区海陆变迁和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