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亮出文化大都市名片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肖春飞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不久前闭幕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表示。近30年的发展,上海“身份”在人们的眼中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文化缺少了什么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这个观点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是,什么样的文化,才是城市的性格、城市的精神,才能担当得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人心的重任?这是一个大课题。
说起上海文化,人们有许多怀念:怀念上世纪30年代,纷繁的文化景象;怀念那些已经远去的文化大师们。文化“半壁江山”的美誉,曾经使上海自豪。说起上海文化,人们有许多感慨:感慨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上海拿不出更多的在全国叫得响的节目,文学、戏剧、影视等都如此;感慨鲜有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今天的上海文化,难以在全国撑起半边天。
上海文化需要更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滚滚潮流中,需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是善待民族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创建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被本民族认可、又融入世界的新上海。理论界将这一观点概括为“文化自觉”和“返本开新”。
说起上海文化,还离不开“海派”两个字。“海派”的特点,在于海纳百川、开拓创新、中西结合。
然而,历史上的“海派”还是有其致命弱点。从历史看,上海有大量舶来品,有大量冒险家的遗存,殖民文化色彩挥之不去。从现实看,上世纪80年代,有感于上海文化的落后、闭塞,外来艺术纷纷“登陆”上海。“拿来”,营造了环境,开阔了视界。但是,真正属于上海的,从上海这块土壤滋生出来的,给人带来核心价值的文化是什么?人们还没有看清。
燃起民族文化的火焰
“文化自觉”和“返本开新”,正在于认清自身文化的源头,把握自身文化的精髓,坚信自身文化的力量。
上海正在实施一项“保护与弘扬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工程。融合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是这项工程的实质与精神。实施这项工程,上海遗存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得到普查、挖掘,并且被记录、立案,进入数据库。与此同时,上海还确立了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级的分级管理体系,组建起由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等。
6月9日,是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上海处处燃起民族文化的火焰。共有82项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社区,走进广场,走向舞台,一展自己的风姿,包括:京剧、昆剧、越剧、沪剧、上海花样经、白杨村山歌、陈行谣谚、江南丝竹、上海港码头号子、月浦锣鼓、浦东派琵琶演奏技艺、滚灯、手狮舞、皮影戏、扁担戏、宣卷、独角戏、松江顾绣、嘉定竹刻、南汇灶头花、朵云轩木板水印、乌泥泾手工纺织技艺、海派旗袍等,这天,上海所有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上海的物质文化遗产——考古,成就虽没有中原地区宏大,却也有了不起的特色。迄今,上海已发现近百处古文化遗址,其间有2000年前的戚家墩文化、3000年前的马桥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一处处古文化遗址,拂去尘土,展现上海厚重的历史:上海在4000年前就有了移民;上海先人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锯解玉料的技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元代水闸也在上海……上海已有6000年文明史。
燃起民族文化的火焰,是一种自信,一种自尊,更是创新文化的基础和根源。
从“民博”到“世博”
“民博”,是6月9日开幕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这个高举“中国元素”的文化博览会,集中了海内外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组委会秘书长陈彪对记者说:“我们举办这个博览会,不是光把我们民族文化的家底翻出来,晒一晒,完了就了事了。上海虽然没有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也没有多少民间工艺珍品。但是,上海可以有这么一个平台:将全国的工艺美术大师,全国的民间艺术精品,吸引到这里来。由此,再反哺各地,弘扬和壮大民族民俗民间艺术。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博’,走向世界。”
著名画家韩美林说:“上海没有多少民族文化的东西。但是,上海现在高高举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了不得。冲着这面旗帜,我也要来。”
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开发、创新、传播。此届文化博览会,有一个“创意廊”,所展的是一些经过改造,时尚化了的传统产品。“法蓝瓷”,是从台湾走来的景德镇瓷器。台湾艺术家在瓷器的造型、色彩和图案上,融进一些现代元素,就使产品变得时尚化了。“法蓝瓷”在2003年推出后,立即受到市场的青睐。
“从民博走向世博——中国元素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表达”,是“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论坛主题。在世界博览会走过100多年以后,2010年拿一个什么样的“世博”给国人,给世界?“文化世博”,上海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位。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将成为世博会的主导。从“民博会”组织者看来,将民族民俗民间产品推向世博,并且通过世博走向世界,是“民博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世博会”组委会眼里,“民博会”是“世博会”的一次预演,“民博会”为“世博会”作贡献,“世博会”也要为“民博会”服务。在“保护遗存、扶持传承、利用开发,扩大传播”的共同目标下,“民博”与“世博”两个层次不一、规格不同的博览会,有了必然的联系。
“民博”与“世博”,都是上海实施“保护和弘扬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工程的有效载体,是亮出文化大都市名片的重要基础。上海市委一位领导说,一个民族的自豪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盛遗产,一个是我们当今取得的伟大成就。上海将为之努力。
(新华社上海6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