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周婷玉)卫生部11日公布对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97—2006年财务收支情况的正式审计结果,认定牙防组存在三方面的违规问题。
一是违规收取“认证”收入208.5万元。
二是违规领取补贴。审计报告表明,牙防组的主要负责人两年中多领取职务补贴46000元、违规一次性领取住房面积未达标补贴74174.4元。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截至目前这些补贴已全部退回。
三是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未经批准开设银行基本账户;对外贷款,1994年牙防组贷给广东省澄海县黑妹保健用品厂50万元,未及时收回,造成直接损失15.4万元;补记入账,牙防组1994—2006年收取赞助款等18.4万元,并直接支出7.6万元,至2006年7月才补记入账;奖金、补贴、劳务费发放名目繁多,支出随意;资产管理不规范,牙防组印制的牙防宣传书刊、图书资料等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严格核算和管理;使用牙防基金会票据收取赞助等款项,使用基金会外汇账户提取外汇,用于牙防组人员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违规收取的“认证”收入将全部收缴
卫生部将调查牙防基金会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昨日说,根据审计结果,卫生部决定收缴牙防组收取的全部“认证”收入,还将责成有关单位尽快彻底清理牙防组的遗留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毛群安说,这份审计报告是根据牙防组1997—2006年财务收支情况得出的。卫生部决定,牙防组收取的“认证”收入全部上缴;鉴于牙防组已撤销,卫生部将责成有关单位尽快彻底清理牙防组的遗留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毛群安总结了牙防组事件的教训。他说,牙防组个别负责人的行为,超出了当初设立的工作范围。少部分人违规操作,影响整个牙防组的工作。
针对牙防组与牙防基金会的关系,毛群安说,牙防组在前期是没有财务活动的。另外,牙防组利用牙防基金会账目转进转出的问题,将根据审计规定,将审计工作延伸到牙防基金会,发现问题将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牙防组相关负责人违反了社团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对于牙防组财务上的问题,卫生部承担监管责任,已经对有关司局进行了批评。
目前,卫生部已经要求对主管的所有非法人机构进行清查,加强监管,特别是财务方面的管理。卫生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将在未来公布卫生部认定的非法人机构名单。
据新华社、《北京晨报》
牙防组事件警示:政府行为应该合法
本报讯 据《北京晨报》报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表示,尽管在牙防组身份认定上存在困难,但是相关的责任必须承担。
他说,主管部门认为设立牙防组是合法的,但是没有使牙防组在法律上获得合法的身份资格,也没有使牙防组的责任和权利对应起来,最终造成了牙防组事件的复杂局面。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一个组织,实际上是用公共权力来做了担保,但是一旦这个组织出现了违法行为,责任怎么承担———是由这组织里的个人,还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承担呢?
贾西津说,牙防组事件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历史问题。它提示我们,并非政府每一个行为本身都带有合法性,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首先要使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合法基础上,同时使每个机构责任和权利相互对应,才能避免牙防组事件再次发生。
北京市东城检察院李小萌检察官指出,虽然牙防组的行为可以明确证实,但司法实践中难以绕开的一个问题,仍然是牙防组的身份定性。
李小萌认为,在现有刑法框架下,对于牙防组的身份问题,如果不作出突破性的解释,牙防组很难获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