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栏目组委托贵州财经学院所作的《贵州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对外发布。调查历时两个多月,对我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部分企业的500名贵州籍农民的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就业培训、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是目前我省较为科学、权威的农民工调查之一。
年人均收入9414元,
是务农的近5倍
报告显示,在农民工较为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30.6%、29.6%和14.2%,累计占74.4%。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农民工平均收入9414元,同期我省农民人均收入为1985元。外出务工收入是务农收入的近5倍。
调查显示,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务工地点、行业以及工作是否稳定(以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来衡量)等。高中、中专或技校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收入比初中文化程度的多1892元,高出20.9%。同一时期,本地农民工平均收入7681元,而在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的农民工收入则比本地高出67.3%、70.7%和34.1%。
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
50.6%对从事的工作不满意
调查发现,农民工每年工作240天以上的占76.6%,181-240天的占14%,平均269天;平均每天工作10.34小时,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19%,10-12小时占43%,8-10小时占26%,8小时及其以下的仅占12%。
从居住条件看,农民工自己租房子住的占48.2%,住集体宿舍的占42.2%,自己有住房或住亲戚朋友家的占9.6%。30%的农民工对饮食不满意。50.6%的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对收入感到满意的只有42%。
八成多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
数据显示,84.4%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仅占15.6%。参保类型排名前三位的是:医疗保险6.2%、工伤保险2.8%、意外伤害保险2.2%,三项合计仅为11.2%。同时参加两种以上保险的仅占总人数的2.6%。
调查发现,农民工比较关心就业服务、子女教育、医疗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尤其是能否及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工伤和医疗保险等。农民工希望政府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简化进城务工手续、降低或取消各类收费。农民工最大的愿望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其他比较普遍的愿望依次为:家人平安、多挣钱、学到手艺、工作稳定、保障合法权益、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等。
92.2%为自发外出,
签订合同率仅占17.8
%报告称,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依靠家人亲戚介绍”,其次是“老乡介绍”和“工友介绍”。依靠政府组织外出务工的仅占1.4%,自发外出者高达92.2%。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是影响他们就业的最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非常渴望参加技能培训。40.8%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数据显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17.8%。造成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较差的成因主要有: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随意辞退员工,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求职心切,有的农民工担心提出签订合同而会失去工作机会;有的农民工对劳动合同签订的认识不够,认为合同就是一张纸,签了并不等于有了保障;还有的人认为签了合同不自由,对今后跳槽流动不利。
通过调查,课题组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民工维权工作困难重重等三个方面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培训等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等要高度重视。要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与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在乡镇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各级农业、劳动和教育等部门要能够充分利用技校、中专等已有设施,并积极开拓其他渠道,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为农村劳动者提供适用的技能培训。
第二,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青妇女组织、司法等部门应共同协作,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提供法律和生活援助。
第三,近期内仍然要积极组织农民工到发达地区务工,从长远来看,解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主要还得依靠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尽量争取在本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