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台风和风暴潮又将来临 预警协调机制尚存软肋
法制网通讯员 郝光亮 法制网记者 袁成本
惊涛拍岸,狂风呼啸。
这是台风来袭时的景象。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预计今年夏天仍将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山东及邻近海域。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仅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超强台风“桑美”,就造成了一千三百多人死亡,占全国因灾死亡总人数的四成多。
“要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必须从强化预警、提高应急能力上入手。”这是众多业内专家的共识。
“对广大公众而言,发布预警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手机短信。”6月11日,一位海事搜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然而,运用手机短信预警,在法律和政策层面都没有理顺。”
据介绍,按照气象法等规定,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警报,由国家各级气象台向社会发布;由台风造成的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如风暴潮、风暴海浪,由国家各级海洋部门发布,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鉴于此,各部门在转发台风预警或风暴潮警报时,一定要以气象或海洋部门的预报为准,发布范围要以本行业或本辖区有关对象为主;若大面积地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属越位、违法。
“一方面,气象或海洋部门不授权,移动通信运营商是不敢群发短信的,否则可能面临巨额经济赔偿;另一方面,即使移动通信运营商获取授权,群发短信的费用由谁买单、是否免费发布,也是一个需要协调的问题。”这位海事搜救人士说。
这一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从山东省气象局获悉,2007年,山东省气象局将建立山东省2500个乡镇、8万多个行政村干部手机号码信息库,第一时间发送包括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防范台风和风暴潮,要立足于基础工作。在平常的建设中,要把国家的各项法规落到实处。”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沿海城市的建设,并没有考虑沿海城市建设的特点,没有聘请专家研究论证如何建设防抗风暴潮措施,有的甚至成为对风暴潮‘不设防’的城市。”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官员的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是导致对风暴潮“不设防”的重要原因。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对海防林的破坏。有关研究表明,台风来袭时,密集的海防林带可使风速降低75%至80%;当海浪打来时,海防林也能减弱对海岸的冲刷。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来,一些开发商把海防林当成“拦路虎”,大面积砍伐海防林,以便为高档别墅、高档住宅或高尔夫球场让路,海岸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令人担忧的是,砍伐海防林违法活动,几乎从来没有受到任何追究。”业内人士说,“如何追究、制止此类违法行为,斩断伸向海防林的黑手,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严峻课题。”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