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马元个展”在京展出
| |
马元 |
| |
作品 |
| |
作品 |
| |
作品 |
王少华
6月1日至15日,由北京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尘埃》马元个展”在该馆展出。《尘埃》的作者马元为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自古以来,“陶”,以其“尘”的本质始终保持了它在文化意义上的独特内涵。神农耕,始作陶。陶似乎暗示着“本”。“器”又是不同时期“人”对于自然、生存、历史、文化的认识结晶,是体现人类历史痕迹的天然载体。沧海桑田之后“陶器”无非又成为“尘”,如此过程便抽象出“一切皆尘埃”的意象。
《尘埃》选择陶并最终以尘的形态呈现于坦培拉画板上,将此行为与结果视觉化这是一次价值的转换,一段奇妙的旅程。这件作品是一次关于“本”进行的正道叙述。
《尘埃》是一件观念艺术作品,马元把自己多年收集的不同年代的彩陶及器物以手工的方式还原为粉末并研磨成尘埃,继而用不同形式展示这些尘埃及其形成的过程:把这些尘埃按照年代先后一层层装进柱式玻璃樽里。颜色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有如地层般的标本;用这些尘埃做“颜料”,在坦培拉画板上层层平涂,绘出类似抽象画一样的作品;经过电脑处理,把这些器物的图片置放在超现实空间中,使它们呈现出庄严肃穆的远古礼器的感觉。整个过程被拍摄成录像,用影像组合的图腾柱形式展示《尘埃》观念。
显然,从手工还原这些器物到展示尘埃的方式(平面“绘画”、玻璃樽里的尘埃、图片和电视录像)都保持了一种“仪式”形式:缓慢、庄重、单纯、重复。一方面,这种仪式形式强化了艺术家对这些原生物的礼赞和崇敬。另一方面,这些礼器在他们的物理形体消逝之前和还原成自然粉尘之后应当得到某种祭祀。这是对千年文明的吊唁,也是对“人”的一种赎救。
这里还有一层关于艺术品和艺术媒介的隐喻。 我们不知道,马元那些类似抽象画的作品,到底是想展示抽象画的图像语义还是要展示那些原生陶土的“物”本身,或者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那些器物陶土本身,原本就是颜料,史前人类就是用它们绘制岩画和洞穴壁画的。但是,由于陶土的材料在现代画布上留下的痕迹和现代油画及丙烯材料很不一样,比如,它的质地和层次自然厚重,不是象当代绘画那样需要调制出来。所以,它的材料的品质本身就已经具有最基本的抽象因素,因为,抽象的目的就是表现本质。于是马元的画,尽量保持形的单纯,甚至没有任何设计意图,只是将这些尘埃平涂在坦培拉画板上,“吾本洁来还洁去”,还其原始自然的本质。它们呈现了一种“自在之物”的状态,因为,它们不再受到年代的身份束缚,也不再附着于器物而存在,《尘埃》使其自身完成了一次价值的转换。
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策 展 人: 高名潞
•展览时间: 2007-6-1 ~2007-6-15
•开幕酒会: 2007年6月1日15:00
•展览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北京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 北京今日美术馆
展览前言
自古以来,“陶”,以其“尘”的本质始终保持了它在文化意义上的独特内涵。神农耕,始作陶。陶似乎暗示着“本”。“器”又是不同时期“人”对于自然、生存、历史、文化的认识结晶,是体现人类历史痕迹的天然载体。沧海桑田之后“陶器”无非又成为“尘”,如此过程便抽象出“一切皆尘埃”的意象。
《尘埃》选择陶并最终以尘的形态呈现于坦培拉画板上,将此行为与结果视觉化。这是一次价值的转换,一段奇妙的旅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开始投入并领悟这件作品是一次关于“本”进行的正道叙述。
以往,颜料作为画家的工具,用以任意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 于此, 颜料没有含义。 《尘埃》用古陶器的尘埃作为颜料,以平涂的方式来表现尘埃本身。于此, 颜料成为目的。马元为古陶器实现了一次价值的转换。
《尘埃》与以往马老师的架上油画创作不同,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是他向更加纯粹观念性创作的转变,但在气质上与马元以往的创作却是一脉相承。
这个作品的呈现包括架上、装置、影像多种方式 所以相对以往一个人、一支笔、一块画布的创作模式,《尘埃》更像是一个工程,需要更大的人力,财力的投入,以及各工种多部门的协作。
就一个画面而言,《尘埃》无疑是抽象的,然而它对内容却是如此写实,因为稍微思索一下,我们就能自然地想起这些古陶器尘埃曾是多么具体而生动地守在历史身旁。
尘归尘、尘到尘的绘画
马元以手工的方式将充满历史能量和气息的陶器尘化,而后以自我的艺术方式为今人呈现。《尘埃》不光讨论艺术问题,也讨论人的存在和时间的关系。
由形而下到形而上,上九重天。尘归尘本身是宇宙概念,也含有宗教的意义——轮回或者宿命。
《尘埃》架上 ,寻找未来东方主义新起点。一切皆尘埃。
马元《尘埃》作品展 展现华夏千年文明
正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马元《尘埃》作品展绝对是一个改变您对画展传统印象的新尝试。在这里,您可能看不到五颜六色的色彩,也看不到传统的画框,甚至看不到一件传统意义上的油画作品,他的作品通过几种形式综合来表达一个主题,美术界称之为观念艺术。
《尘埃》作品展共由四部分组成,马元先生把自己多年收集的16件史前彩陶、秦汉器物以手工的方式还原为粉末并研磨成尘埃,用不同形式展示这些尘埃的形成过程:
1、把这些尘埃按照年代先后一层层装进柱式玻璃樽内。颜色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有如地层般的标本;
2、用这些尘埃做“颜料”,在坦培拉画板上层层平涂,绘出类似抽象画一样的作品;
3、经过电脑处理,把这些器物的图片置放在超现实空间中。
4、整个过程被拍摄成录像,用影像组合的图腾柱形式展示《尘埃》观念。
艺术总监宋永平说,马元等于又把中国的这种过去通过今天他的一些行为,让他转换又延续这些陶的生命,我觉得是转换这种形态。
马元的这件作品,以他独特的形式来表现华夏文明千年的历史,它的主题就是文明的传递和发展,而这些类似抽象画的作品,是艺术创作上的一次尝试,感兴趣的观众不妨去北京今日美术馆欣赏一下,展览从6月1日持续到6月15日结束。
马元简介
马元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59年出生于天津
1982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届油画创作研修班
个人画展
2006年 西藏物语 中国意大利大使馆 北京
2004年 马元.眼里的西藏 可乐马画廊 北京
2002年 印象.西藏展 德国
2001年 马元油画展 唐风艺术中心 天津
1999年 西藏.净土同时出版《西藏.净土》画集 三希堂 台湾
西藏.出巡同时出版《西藏.净土》画集 隔山画馆 台北馆 台湾
集体展
2003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 清华大学 北京
印象.西藏馆Vernissage画馆
2002年 应奥地利总理府艺术司邀请赴波斯湾七国以访问艺术家的身份访问考察
2001年 台湾国际艺术博览会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台湾
中美艺术家联展 苗必达市艺术中心 美国
2000年 新世纪中国油画精品展 香港百家画廊 香港
西藏3人展 秦吴画廊 北京
1999年 台湾国际艺术博览会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台湾
大陆.台湾艺术家邀请展 中国时报 台湾
天津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 天津美术馆 天津
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中国当代油画家百人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97年 荣宝斋97春节拍卖 天伦王朝大酒店 北京
创作平津战役纪念馆600平米全景画 天津
中国油画十人展 集雅轩 新加坡
全国高师油画作品选 名人画廊 济南
1996年 中国油国画学会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95年 中国、新加坡油画展 新加坡
1994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当代中国油画名家精品展 trammel crou 达拉斯
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馆 军事博物馆 北京
94年中央的电视台中国画、油画精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 天津美术展览馆 天津
1993年 马元油画年展 西藏出巡 隔山画馆 台北高雄
青年油画家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93年中国油画展 香港文物展览馆 香港
1992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
1991年 1989—1991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第5届创作研修班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 北京
中国当代七人油画展 汉城美术馆 汉城
1990年 土耳其双年展 土耳其国家美术馆 安卡拉
中国风情油画展 龙艺有限公司画廊 新加坡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 新加坡中桥集团展览厅 新加坡
1989年 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参展展作品《精卫填海》天津客站600平米穹项油画)获鲁迅文艺奖
1980年 中国第二届青年美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