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晓峰
李振良勇救沉河儿童的事迹经本报报道传开后,石家庄市、石家庄长安区两级综治办均对李振良的救人义举高度关注。昨日,石家庄市长安区综治办正式启动确认程序,对李振良的救人行为展开核实调查,调查和确认工作将在15天内完成。
6月9日,在省会和平东路民心河段,来自邢台新河县的农民工李振良将一个已经沉入河底的8岁男孩救起。
长安区综治办:确认工作最多15天
李振良救起落水儿童的地点属长安区辖区。昨日,长安区政法委书记闫国文对记者表示,李振良在长安区英勇救人的事迹堪称壮举,他表示,这一行为不但值得肯定,而且应予以大力弘扬。
当天记者从石家庄长安区综治办了解到,长安区综治办已经正式启动了确认程序,对李振良见义勇为的行为展开调查。长安区综治办刘主任告诉记者,确认程序将严格依据《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执行,调查和确认工作将在15天内完成。工作人员将加快调查进度,争取缩短时间,尽快对李振良的行为做出确认。
工友:救人义举应得回报
李振良的事迹已经成为燕山装饰城工友们议论的焦点。“做了这样的好事儿,收获名声是应该的!”昨天,李振良的一位工友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他说,李振良的义举绝对是出于善良的本能,下河救人的李振良放弃的不仅是拉活儿赚钱的机会,更是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于一旁,从道义上讲,“好人有好报”,因此,尽管李振良救人时没算“经济账”,但社会应对他的义举有所回报。
李振良:从没想过当英雄
昨日,对突然的“出名儿”很不适应的李振良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因为他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英雄。
李振良说,他当时救人后如果如愿离开,而不是被那位被感动的警察拉回,此次救人的经历对他而言将成为一次“自己回想时特别充实”的记忆。至于今后的路,他非常肯定地表示,他仍将脚踏实地干下去,骑着电动三轮车,为家中的妻儿和老母载去更美好的生活。
◎读者热议
想请英雄的老乡吃顿饭
本报记者 郭晓峰
昨日,本报为此事开通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全省各地的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对李振良的义举表示赞许,乃至钦佩。
有的读者说要为他检查救人时留下的伤口,有的读者说要请这位英雄的老乡吃顿饭,有的读者为他设想今后的生计,还有的读者认为他是河北的典型,代表了“河北精神”。还有读者说,李振良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农民工群体与所在城市的融合。
免费体检
在看到李振良为救沉河儿童受伤后,省会长城体验中心的负责人王先生致电本报,仔细询问了他的伤情,并且表示愿意为李振良提供一次免费的全面体检。
关心生计
在保定做小食品生意的云南人葛先生则为李振良一家贫寒的生活担忧,他说,他愿意将自己的营生办法免费传授给李振良,让他拥有一技之长,更好地改善今后的生活。
老乡叫好
昨天,一位读者致电本报说,他也是邢台新河人,也在省会生活。作为李振良的老乡,他深深为李振良的义举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说,新河民风质朴,出现李振良这样的义士并不奇怪,他同时希望能有机会请李振良吃顿饭,结识一下这位来自家乡的英雄。
同样来自新河的贾先生表示,从本报对李振良的报道中,他汲取到了精神的力量,而李振良的义举对在省会打工的家乡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更多包容
省会的苏先生则说,李振良的事迹感人至深,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个城市里,在李振良的身后,还有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农民工,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还经常受到各种歧视。李振良的表现则说明,农民工群体正渐渐与这个城市进行融合,因此“城里人”应该对农民工多一些宽容,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这个城市找到“家”的感觉,到那时,必将有更多的“李振良”涌现出来。
“河北精神”
省会的谷先生致电本报时感慨地表示,他们全家都看了对李振良的报道,十分感动。李振良的事迹堪称“伟大”,“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振良所体现的侠肝义胆和一系列优秀品质,与新时期提倡的“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河北精神吻合。因此李振良的事迹有必要在河北省树典型,甚至向全国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