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Ⅱ号”打捞上来的部分古瓷器。林楚南摄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6月9日,在明代沉船“南海Ⅱ号”抢救性保护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透露出一个惊人信息:南澳县附近海域很可能还沉睡着其他古船。
判断 三代瓷器不可能同船
6月9日,在“南海Ⅱ号”情况汇报会上,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播放了边防官兵5月25日清晨在“三点金”这个地方,从当地渔民的船舱中查获138件瓷器的录像。
“渔民潜水船上查获的瓷器,肯定不全是明代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尚杰紧盯屏幕:查获的瓷器中有一只酱色龙纹坛,“专家们从品相上一看,就知道这些酱色、青白釉色的瓷器和那些明代的青花瓷并不出产自一个年代,它们的工艺是宋、元窑口常见的类型。”
根据青花麒麟纹碗等瓷器上清晰印着“大明年造”的字样及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报告,考古专家初步将“南海Ⅱ号”鉴定为一条明代万历年间的沉船,沉没于400多年前。
明代的瓷器基本上不可能与宋代瓷器共乘一船,因这不符合考古推断。尚杰分析,中国人自宋代开始确有收集古玩的爱好,这有历史可查。但“南海Ⅱ号”这艘明代沉船上出水的宋、元瓷器样式相当普通,全是生活用具,没有太多收藏把玩的价值。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博士魏峻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南海Ⅱ号”上整摞整摞的瓷器都是明代青花,这些零散出现的宋、元瓷器肯定另有来头。有专家称,如果这几件宋、元瓷器与“南海Ⅱ号”上的大批明代青花瓷器确是从一处打捞上来,说明“南海Ⅱ号”附近海域有可能沉没着另一艘年代更早的古船。
调查 再现古潮汕繁荣
魏峻告诉记者,200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粤东、粤西展开沿海古沉船调查,对广东沿海沉船情况有了大致把握。南海海域星罗棋布般散落着不少古代沉船。2005年,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有渔民在海上打捞出一批铜钱和宋元瓷器,省考古所专家大都认为,南澳海域的沉船不止“南海Ⅱ号”一艘。有关专家透露,根据比较清晰的资料显示,南澳海域还掩埋着另一艘清代古船。而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
“整个潮汕地区以前也发现过不少沉船,汕头市澄海一带海域以前清理过红头船遗迹,包括一些保存比较好的,这个海域的沉船应该不止一条。”汕头大学教授隗芾认为,潮汕对外交往从元末明初开始兴起,于清朝中叶达到鼎盛繁荣期的汕头樟林古港,就是当时整个粤东韩江流域重要的海上交通港口。“南海Ⅱ号”的发现,为再现当时潮汕一带繁荣社会经济生活面貌提供了“密码”。
现场 “南海Ⅱ号”坚硬不朽
6月7日,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已经有两艘作业船赶赴“南海Ⅱ号”沉没现场,广东省考古所水下考古专家也已进驻船上,相关考古探摸业已展开。
“南海Ⅱ号”沉没于20多米深的海底,对它进行过数次海底探摸的省考古所专家崔勇向记者讲述了下海探摸“南海Ⅱ号”情景。“船体保存比较完好,船上的甲板有10余厘米厚,依然坚硬不朽,周身有泥沙覆盖。在木船中部的隔舱裸露在海水中,里头整摞排列的瓷器清晰可见,而船头、船尾还看不清楚。”
据专家介绍,由于“南海Ⅱ号”发现现场水流湍急,暗礁密布,海域情况比较复杂,历来是沉船多发地,在当地俗称为“三点金”。专家分析,也许正由于附近多暗礁,许多船只过而不停,才保证了“南海Ⅱ号”沉睡海底数百年而不被惊扰。有专家初步认为,“南海Ⅱ号”的沉没很可能就与触礁有关。
对比“南海Ⅰ号”,“南海Ⅱ号”的价值如何?魏峻说,“南海Ⅱ号”与“南海Ⅰ号”各有各的研究价值,一条在粤东、一条在粤西;一条是明代、一条是宋代,两条船的意义都很大,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会使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更加丰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