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南京日报

解读“高淳文化现象”

  本报通讯员 左年生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殷骏 周爱明

  南京日报报道在高淳农村,千百年的传承,让听戏和唱戏成为当地农村文化的独特象征。近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更是将这一传统光大到了极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高淳农民带来了笑声,也给农村带来了安宁。

  如此浓郁的唱戏氛围,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以至于有人将之称为“高淳文化现象”。

  高淳人认识到,和谐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离不开“文化”。当地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使民间演出红火而健康。

  上月下旬,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深入高淳农村采访,试图探访高淳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构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块古朴的牌匾,悬挂在高淳县一座古戏台的正中央。“出门山歌进门戏”,这是当地一句古老俗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地方文化活动,再次活跃起来。

  为唱戏看戏,村民筹款修戏台

  高淳县阳江镇的“沧溪戏楼”,雕龙画凤,飞檐翘角。斑驳的木柱,给人以太多的沧桑之感。这座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68岁的傅行锐老人和一干老伙计,坐在戏台旁一间整洁的旧宅里,谈天说地,聊天哼戏,其乐融融。

  这是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退休前,傅行锐是镇里的干部;退休后,他把这座古戏台,当作自己与乡亲们交流的重要场所。

  “每年从正月初四到农历四月初的一百天里,我们几乎天天听戏。”傅行锐对记者说。据悉,“百天戏”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村民们从外地请来高水准剧团,登台唱戏。“沧溪戏楼”前可谓人山人海。在这些老人心中,去年该镇举办的一次活动,将唱戏这一传统习俗,推到了历史顶峰。“3天时间,聚集了10万听戏人。”回忆当时宏大场景,一位姓唐的老者十分自豪。“我们自愿维持秩序,嗓子都喊哑了。”

  没有唱戏的日子里,傅行锐和老伙伴一起,默默地照看着“沧溪戏楼”。戏台前方并排长着两株硕大的红杨树。近300年的树龄,让它们和古戏台一起,成为当地唱戏文化的执著象征。

  在高淳农村,和“沧溪戏楼”一样古老的戏台,还有不少。据统计,该县境内有据可查的古戏台有48座,不少已经倒塌。但近年来,这些倒塌的古戏台被纷纷重修起来。除“沧溪戏楼”外,还有“东坝戏台”、“桠溪戏台”、“夹埂戏台”等。目前,高淳农村正式或临时的戏台有99处。

  流传数百年,民间唱戏成习俗

  搭台是为了唱戏。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去年,高淳全县各行政村共组织了296场唱戏活动。苏皖两省的著名剧团,如省市京剧院、省锡剧院、市越剧团、安徽省安庆黄梅戏团等,都曾受高淳乡间的邀请,前来演出。

  “新春佳节唱戏,庙会期间唱戏,喜庆活动唱戏……只要村上有重大喜事,村民就会自发组织起来听戏。”高淳县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得知,如此浓郁的唱戏氛围,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

  “祖祖辈辈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对本地唱戏传统的根源,朴素的高淳农民群众,没有作太多的探究。虽然他们张口就能哼出锡剧《双推磨》、《珍珠塔》等经典选段。

  但对汪士延来说,这是个必须探究的问题。作为高淳县原文化局局长,挖掘传统、传承传统、用好传统,被他看成是自己的职责。

  据汪士延考证,高淳民间爱唱戏听戏的传统,来自元朝时期。“因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多文人入仕无望,转向戏曲研究,结合高淳特有的‘乡音俚语’,奠定了本地戏曲发展的基石。”据悉,高淳有座“固城刘家陇戏楼”,建于1317年,即元朝时期。

  “此后,历经数百年的积淀,唱戏已作为一项民俗传统,深扎高淳民间。”汪士延对记者说,每年冬闲,是高淳乡间唱戏活动的高潮期。“短则3天3夜,长则9天9夜,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如今,汪士延已从文化局长的位置退了下来。不过,他仍然在为整理、传承高淳民间文化而奔忙。最近,他正在按照县文化局的工作安排,做一项与唱戏有关的重要工作:为高淳阳腔目连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考证,高淳阳腔目连戏有近700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但已从高淳舞台上消失了近60年。为恢复高淳传统文化的这一重要象征,汪士延和其他人一道,在全县范围内寻找到3位还能哼唱阳腔目连戏的老人。他们的年龄均超过80岁。“他们一句一句唱,我们一句一句记,一定要把高淳阳腔目连戏传承下去。”

  文化活动多,村民“过得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高淳民间文化活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跳五猖、大马灯等民间舞蹈名闻遐迩;曲艺“颂春”走进千家万户,龙灯、高跷气势恢宏;荡湖船、划龙舟久兴不衰;民间绝技“打水浒”由来已久……有民俗专家曾评价说,高淳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民俗文化“富矿区”。

  据不完全统计,高淳全县有龙灯、马灯、跳五猖、打水浒、跳花篮、荡湖船、出台角、狮子舞、赛龙舟、龙吟车、跳花钵、踩高跷、麒麟唱、太平锣鼓、送春、采菱舞、蚌精舞、放荷灯、打铜牌等30余种文化活动种类。其形式之多样、文化层次之丰厚,在全国实属罕见。

  记者在固城镇刘家陇村采访时,恰好遇到刘家陇村舞龙协会会长许忠良。他说,刘家陇村村民最重要的娱乐活动有两个,一是在古戏楼前听戏,二是自编自演狮子灯。村里跳狮子灯时,一般先邀请老艺人用毛竹、麻、布等扎狮子。舞狮子灯一般需要两头狮子,成本大约数百元。

  狮子灯扎好后,就得组织“演出人员”了。“虽然狮子灯只有2个,但舞一次狮子灯,参加的演员、敲锣打鼓的乐手最多时达80多人!”许忠良兴奋地说,“你想想,80多人的队伍,数百名村民都来看演出,多么壮观!”

  许达荣是刘家陇村一名狮子灯的年轻演员。他告诉记者,平时他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春节时村里跳狮子灯,他是“主力选手”之一。

  “我们表演的狮子灯舞一共分四段,有狮子出洞、狮子打滚等,每一段都有名堂、有说法的!”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每当村里有类似活动,大家都很兴奋,争相观看,整个村里既开心,又热闹,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刘家陇村一位姓唐的老人则对记者说,早些年,一些文化活动没有恢复,大家只好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还有的村民赌博。现在一旦村里有戏听或是跳狮子灯,肯定没人愿意打牌,全去听戏了!

  “积极文化松一松,消极文化就攻一攻。”丰富的文化活动,在高淳农村不仅仅是营造热闹气氛、加强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更是引导农民人心向善、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汪士延说:“通过文化演出,传播人心向善、好人平安的思想,其效果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高淳农村民风纯朴、和谐安宁,跟民间文化的熏陶分不开。”

  民间演出,管理部门介入引导

  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在高淳得到传承和发扬,但近来也出现了个别村子相互攀比现象。

  去年年底,高淳县文化局对该县农村唱戏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安徽黄梅戏团1次唱3天,需要1.2万元;锡剧、越剧团1次唱3天到5天,需要2—3万元;而省市京剧团同样唱1次3天到5天,则需要6—7万元。以高淳全县去年296场戏计算,唱戏费用总额近5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唱戏活动费用均来自民间:有村民通过舞龙等民俗活动赚钱唱戏;有群众自愿捐款唱戏;有企业家捐赠赞助唱戏;有村民自筹资金唱戏等。在唱戏活动中,虽然没有出现向村民硬性摊派要钱的情况,但一旦唱戏活动过于频繁且规格趋高,就存在给普通农户带来一定经济压力的可能。

  “虽然唱戏作为健康的文娱活动,为亲朋好友创造了聚会、交流的机会,促进了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但不可否认,现在有些村落,也把组织唱戏活动,作为反映全村兴旺昌盛和体现村势的机会。”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高淳县相关部门看到了这一苗头。高淳县委、县政府就此专门召开了五六次座谈会。“依照要求,镇村主要领导,应该担任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第一责任人;此外,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被纳入了精神文明考核。”该县文化局一位干部表示。

  据悉,今年3月,高淳县还下发通知,要求该县文化局、民政局、公安局、综治办等多家单位携手,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进行督察。

  “通过督察,促使镇村干部主动参与对唱戏等民间文化活动的管理,让其在农村文化活动中,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一位督察组成员对记者说,“对这些民间活动,政府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加以指导。”

  “群众积极参与,政府管理得当,高淳的民间演出活动会一直红火下去,成为高淳农村的一道特有景观。”高淳县委宣传部对此充满信心。

  新农民,不该是“富口袋穷脑袋”

  “生活富裕了就必定幸福?不一定。有的时候人生活平淡,却自有快乐,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高淳采访期间,一位干部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感想。

  “以前夏天是扇扇子,后来有了电风扇,现在有了空调。但我感觉有的人蹲在空调房里的感觉,还不如当年扇扇子快活呢。显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幸福并不一定成正比。”他说。

  高淳县文化局副局长杨浦宏说:“唱戏期间,没有赌博,没有盗窃,家家户户都欢天喜地。显然,唱戏等健康的文化活动,具有娱乐身心、沟通人际关系、提高人的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这些都是单纯的经济类项目无法代替的。”

  “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裕,还有精神文明上的追求,要让农村多一些平和与安宁,要让农民生活多一些祥和与笑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会破坏淳朴的乡风。”采访中,多位农村基层干部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此外,在杨浦宏看来,唱戏活动等民间活动是高淳的固有习俗,有着传统和现实基础;而随着高淳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氛围已经形成。“我们要尊重传统,正视需求。既然百姓感到和谐热闹,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观点在高淳县“2007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中得到体现。“目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引导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建设开放包容的农村创新文化。

  何谓开放包容的农村创新文化?高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重塑新主体,创造新农民。这种新农民,就是振作的农民、充实的农民、健康的农民、幸福的农民。”

  “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不是新农民。只有把农村文化搞好,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高淳县委宣传部一位人士认为。

  专家谈“高淳文化现象”———

  “全面达小康”离不开文化建设

  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

  文化活动推动“两个率先”

  农村日益繁荣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我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今年,我市要率先实现“全面达小康”,全面小康一共有25项指标,现在我市还有4项没有达标,其中一项指标便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指标。

  在我市的高淳、江宁等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和谐了邻里关系,也转变了农民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快速发展、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区、和谐农村建设。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

  农村文化活动在走市场化之路的同时,政府要更多地增加投入。首先,政府要增加公益性文化活动,让村民能享受精神文化大餐;其次,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文化载体;第三,增加保护文化遗产的投入,发掘、传承和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

  市社科院院长助理陈如:

  文化是和谐农村之“魂”

  和谐农村是促进城乡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文化正是和谐农村的“魂”。农村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一种凝聚百姓、丰富乡土感情的纽带,更是传播新观念、新风尚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文化力可以推动经济力,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失去了文化基础,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新的文化,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物质文明发展后带来的精神文明大餐。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农村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内核,在与现代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乡村文化。为此,要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关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我市农业走向现代化、农村实现乡风文明和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节点,也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章寿荣:

  多方参与提供文化产品

  在南京市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进程中,农民的现代化最为重要。文化建设正是培养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农民的重要途径。

  南京市各郊县农村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弘扬、传承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还有利于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农村文化活动离不开政府支持。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应该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农村顺利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及时整理具有本土传统、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为老百姓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

  另外,各地政府部门在增加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走市场化道路,为农村提供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机会。例如,可以采取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参与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对接文化市场,用合适的营销手段包装、促销文化产品,并逐步提升文化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汪士延 | 傅行锐 | 许忠良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