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慢且拥挤,乘客福利太低;坐中巴车,虽然它也拥挤,但跑得快,因而相对来说福利还是较高的
太太常坐中巴车,从花溪到贵阳,发现一个问题:中巴车比以前难坐了,原因在于中巴车拒载——为什么会拒载呢?因为交警查超载——查超载没有错。
实际上,中巴、大巴本来是两个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目标人群的需要。大巴就该低票价,就该让所有的人都坐得起,这叫做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短时间有点挤,谁都理解是我们人多且不够富裕的缘故。让渴望打瞌睡的人去坐中巴车吧,让愿意多花钱的人去买竞争性产品吧!——事情在道理上是很好讲清楚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容易:一是中巴车的票价是受监管的,是不能随便提价的。因而需求的人群大是必然的,运营户渴望多拉快跑也是自然的,这当然就容易超载,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而受到限制并不奇怪,并非不妥。在票价不变化的情况下,这自然带来运营户收益的降低。与此同时,许多人坐不上习惯的车,收益也在降低——等车时间延长了,节省时间的愿望落实了,车上站不成,路边站立的时间却大大增加了;二是增大运力同样有问题:车多了,客人难免会被分流,分流带来的效果是:原来是吃不了,可以赚的钱赚不到;现在是吃不饱,争取最大客座率可能不易做到了。同时,车多了,道路难免更堵了,想跑得快,人数的损失速度补,哪会那么容易!——竞争会更激烈,中巴车的日子估计会不太好过。这让车主苦恼,乘客苦恼,管理部门也苦恼,要管好路,少出事故,要多花很多人力、财力——可问题并没有解决好。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赢的方案是可以设计的,改变目前的几家都不赢的局面并不是困难的,要做的是首先意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的太太现在学会徒步走到中巴车起点站上车,用意为何容易看清,如此想法的人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