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同哥斯达黎加在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本报记者 庞兴雷/摄
6月1日,台湾失去了它的第25个“邦交国”哥斯达黎加。想当初,陈水扁企图四处点燃“外交烽火”;到头来,台“邦交国”数目不升反降,已有7个国家在陈水扁任内与台湾“断交”。以金元支撑的这种“凯子外交”注定将随着陈水扁退出历史舞台,沦为历史的笑柄。
中国外交官高调进驻哥斯达黎加
与台“外交人员”撤离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邦交国”时黯然的气氛迥异,首批中国外交官在当地华人华侨热烈迎接下高调进驻哥斯达黎加。
作为首批进驻哥斯达黎加的中国外交官之一,李墅那天显得有些激动。“一下飞机就看到这么热情的华侨欢迎队伍,太感动了!”
当地时间6月7日晚(北京时间8日中午),第一批共4名中国外交部赴哥建馆小组成员抵达哥首都圣何塞。此前一天,中国和哥斯达黎加正式宣布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当地华人自发赶制国旗
消息传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强烈地感受到,整个哥斯达黎加好像都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特别是那些旅居哥斯达黎加的华侨华人们。在得知两国建交后首批中国外交官即将抵达的消息后,大家奔走相告,各个侨团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发动会员,准备热烈欢迎来自祖国的亲人。
然而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如何找到那么多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翻箱倒柜把自家珍藏的五星红旗找出来,有的赶快跑到华人商店将店中不多的存货一买而空。哥斯达黎加华人华侨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薛雪更是慷慨解囊1000美元,买来红纸、红布、颜料等,开始自制五星红旗,并招呼还在开店的家人关门歇业回家赶制国旗和欢迎横幅。
旗帜的问题解决了,机场停车又如何解决?由于大家非常踊跃,每一个人都想去机场迎接,如果每人都驾车,那么圣何塞胡安·圣玛利亚这个不大的国际机场周边的交通必将瘫痪。为了减少交通堵塞,许多华侨华人商量好,五个人挤一辆小轿车。有的侨团则雇了公交汽车,满载而去。
广大华人久侯的一天
本来4名中国外交官的航班将于7日晚9时55分抵达,但是8时30分已有众多华侨华人在机场前列队等待,每人手中都拿着一面小国旗。在队首,一面大大的五星红旗骄傲地展示着,这面旗帜的特殊意义在于,这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哥斯达黎加历史上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展露。
10时30分,随着手捧鲜花的中国外交官走出机场,欢腾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大家打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赴哥斯达黎加建馆代表”等横幅,拼命挥舞着手中的国旗,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要知道,这句在很多接待场合司空见惯的问候语,在此时此地承载着太多的内容。
来自哥斯达黎加各个媒体记者手中照相机的闪光灯不停地闪动着,中国外交官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并表示感谢。随后,由中哥工商联合总会主办、中国外交部赴哥建馆小组成员以及150名来自哥斯达黎加各主要侨团侨领、华人代表、外国友人参加的庆祝中哥建交招待会在美丽村酒楼举行。当外交部赴哥建馆小组负责人王卫华说道“大使馆建立后就是华侨华人的家,将全力为华侨华人提供直接、良好、有效的侨务服务”时,在座所有华侨华人抱以热烈的掌声。
“我父亲一直到他去世的那天还在盼望中哥建交。我想如果现在他还活着的话,今天一定是非常非常高兴的。”一位在哥斯达黎加出生华人郑雄分激动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目前,建馆小组的工作在外交部的指示下已经全面启动,正在积极准备建立大使馆的相关事宜,并为迎接即将赴任的使馆临时代办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台湾旗帜黯然撤下
有人欢笑也有人叹息。
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2时,哥斯达黎加外长斯塔诺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一事向台湾驻哥“大使”吴子丹正式发出照会,通知其自中哥建交之日起,哥斯达黎加与台所谓“外交关系”即告中止。
“现在是该做决定的时候了,哥斯达黎加再也不能忽视与中国这个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体的关系了”。阿里亚斯总统6日下午在总统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在中哥宣布建交前一天,台湾驻哥斯达黎加“大使”吴子丹向台“外长”引咎提出辞呈。在哥斯达黎加外长斯塔诺6日下午正式照会吴子丹与台湾“断交”后不久,台湾“大使馆”在发表一份抗议声明后宣布闭馆。
7日上午10时15分,台“大使馆”在吴子丹的官邸举行了一个简短、沉默的降旗仪式,标志着台湾在哥斯达黎加的“外交存在”的结束,台“大使馆”人员悄然撤离哥斯达黎加,这个苦心经营半个多世纪的地方。(记者郑大方)
数十年“豆腐渣工程”一朝坍塌
“政府没钱修建某某工程,去找台湾就行了。”这句哥斯达黎加人的玩笑话,其实隐藏着台湾“邦交”失败的真正原因。
在2007年6月1日以前的台湾25个所谓“邦交国”中,哥斯达黎加应该算是台湾的“外交重镇”了。这个台湾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邦交国”,看似好像是在一夜之间“离他而去”,其实伏笔早已埋下。
曾经的台湾“邦交重镇”
哥斯达黎加一直是台湾当局“外交上”重点经营的国家。现任总统阿里亚斯由于曾在第一次担任哥总统期间成功调解了中美洲地区冲突,使哥斯达黎加在中美洲各国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更使台当局把与之的关系看作台湾在中美洲具有指标意义的“双边关系”。台湾驻哥斯达黎加“大使馆”的人数有100余人,是台“驻外大使馆”中人数最多的。吴子丹曾任台“外交部次长”,让其担任驻哥斯达黎加的“大使”,足见台湾当局对哥斯达黎加的重视程度。
而台湾为了维持与哥斯达黎加“外交关系”,更是不惜花上血本。据哥斯达黎加媒体披露,仅最近一年以来,台湾当局向哥斯达黎加的捐款就达到2000多万美元。
然而,事实证明,重视是一回事,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政治献金+烂尾工程
近年来,台湾以其惯用的政治献金收买哥斯达黎加政府高层,其“慷慨”程度几乎令哥政府都感到尴尬。哥斯达黎加最大的报纸《民族报》2004年5月透露说,台湾通过其支持下的“哥斯达黎加外交政策发展协会”,居然每月支付哥斯达黎加外交部数十名职员的额外薪水。这项额外收入在2002年至2006年哥前总统帕切科执政时期一直没有中断过。
2004年10月,仅仅担任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三个星期的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罗德里格斯因涉嫌收受台湾140万美元的贿赂被迫辞职,成为台当局大肆贿赂丑闻的又一受害者。此事件导致当时一批哥斯达黎加国会议员对台湾公开表示愤慨,哥反对党及多个社会团体更是要求政府立即中断同台湾所谓的“外交”关系。
另一方面,台湾在哥斯达黎加援建的工程也成了闹剧。2004年底,因哥斯达黎加交通部质疑台方更改图纸设计可能导致安全问题,拒绝接收台湾出资2700万美元援助修建的滕比斯科大桥。2006年9月,哥斯达黎加交通部长冈萨雷斯指责台湾提供3500万美元低息贷款,另外赠送1500万美元援建的圣卡洛斯-纳兰霍公路是一条“三流公路”,且弯路过多,易发生交通事故,要求台当局加强建设管理,修正设计疏失,同时负担因此造成的3000万美元工程追加款。
在记者和哥斯达黎加老百姓聊天时,经常听他们开玩笑地说:“政府没钱修建某某工程,去找台湾就行了。”
“金元外交”沦为笑柄
如今,台湾的“金元外交”在哥斯达黎加早已沦为笑柄,哥斯达黎加第二大报《共和国报》上曾刊登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个身穿圣诞老人服装、背上背着一大包礼品的陈水扁,下面说明是:“哥斯达黎加政府眼中的台湾当局”。
台湾种种贿赂腐败政府官员、坑害总统、修建烂尾工程的行为渐渐引发哥斯达黎加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对台当局的反感和厌恶。阿里亚斯总统就一直“对台湾很有看法”。2007年6月1日,富有政治家远见和胆识的阿里亚斯总统从哥斯达黎加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出了与台“断交”,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决定,从而最终结束了台湾在哥斯达黎加失败的“外交存在”。
当然,台湾的失败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和高速发展以及在世界舞台影响力的日益增加,特别是从2006年起中国大陆一跃成为哥斯达黎加第二大贸易伙伴以来,以阿里亚斯总统为首的哥斯达黎加政府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2006年9月,阿里亚斯在宣誓就任哥斯达黎加总统四个月后,利用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与中国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进行了会晤;2007年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WHO)表决是否将台湾会员申请案列入大会议程时,哥斯达黎加破天荒第一次投下反对票;5月24日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在贝利兹与中美洲国家进行外长会议时,哥斯达黎加仅派副外长参加;直到6月1日,哥斯达黎加外长斯塔诺飞往北京签署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联合公报》。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记者郑大方)
上台7年,“断交国”7个,陈水扁已无力改写“外交糊涂账”。
“烽火外交”7年 倾倒7个国家
陈水扁自2000年就任“总统”以来,已有7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几乎每年都有一国与其“厘清瓜葛”。
在台哥“断交”之后,台湾《中时电子报》做了一个网上调查,问“哥斯达黎加与我断交,你的看法?”
结果38.9%的接受调查者也是选择最多一项认为“扁政府巩固邦谊不力,应该深切检讨”,还有21.4%的人认为“来来去去看多了,下次买一个回来”。
但问题是,陈水扁还有时间来改写他留下的“外交糊涂账”吗?
阿扁留下一笔“糊涂账”
陈水扁上台7年来,“外交”上的“跛脚”成为一大败绩,而仔细盘点,台当局这些年的所谓“外交”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陈自2000年就任“总统”以来,已有7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台湾的“邦交国”数量下降至24个,几乎每年都有一国与其“厘清瓜葛”。
在这7年里,台湾丢了“面积最大的邦交国”乍得(2006年),而传统“友邦”——有着数十载“邦谊”的哥斯达黎加最终也“离台而去”,难怪扁当局的“外交部长”黄志芳无奈提出请辞,但陈“总统”却一边说“这一点都不意外”,一边把原因一股脑全推给大陆的“打压、封锁、孤立”。
陈水扁曾大幅增加高层出访的频率,大搞“烽火外交”,按扁当局的设计,就是要在国际上打起“游击战”,四处点燃“外交烽火”,让中国大陆“首尾难顾”。为此陈水扁曾多次赴拉丁美洲、非洲“邦交国”活动,结果“烽火外交”不仅没有拓展“邦交国”,反而“火烧自己的屁股”,先后丢掉马其顿(2001年)、利比里亚(2003年)、多米尼克(2004年)、格林纳达(2005年)、塞内加尔(2005年)等,可以称得上失败至极。
“糊涂账”皆因“凯子外交”
在与哥“断交”后,台湾媒体急呼,趁此时机,“该舍弃邦交数迷思了”。
台湾的“邦交国”为数不多,面积狭小,大多是太平洋岛国或中南美洲国家。据说台“外交部”曾流行一个笑话,“外交部”是普及地理知识盲点的好地方,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国家,正是台当局花大价钱砸下的“邦交国”。
“金援外交”向来是台当局最常使用的伎俩,在李登辉时期,就大肆推行,到了陈水扁时期也不例外。2005年,扁当局还推出“荣邦专案”,即每年斥资2.5亿美元,协助中美洲“友邦”“发展经济,推动基础建设”。结果这大把大把往外送银子的招数并未挡住“邦交国”与台“断交”的势头,扁当局的这一举措被岛内反对派批为“凯子外交”,就是花了一大把冤枉钱达不到目的,拿银子自欺欺人地打了水漂。
其实个中原因也不难理解,“金援外交”难免会在“邦交国”中形成一种“比价效应”,一旦给了其中一国较多的银子,其他“邦交国”将会向台湾要求同样的金钱援助,而台湾近年经济衰退、财政窘迫,不可能应付所有这些国家的需求。因此台湾对外“金援”越来越多,然而“外交”不仅没有“蒸蒸日上”,反而却“江河日下”。
台湾《中国时报》看得透彻:“将近三十年来,我们的‘邦交国’数量一直在二三十个之间往来游移徘徊,道理很简单,我们的经济实力就只能‘买’到这么多国家。”
“断交”潮背后的大势所趋
陈水扁还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所谓“过境外交”,比如在出访“邦交国”的途中寻求“过境美国”,地点一般为纽约、洛杉矶或西雅图等大城市。陈水扁可趁过夜之机,在当地搞一些“独派”分子组织的欢迎仪式,或发表讲话,以扩大影响。然而,台方的如意算盘常常未能打响,美方迟迟不作回应,或虽同意过境,但地点与台希望有“距离”,有时甚至一下支到阿拉斯加,而且是只准飞机加油,不准过夜。这种闹得灰头土脸的“外交”方式被台“立委”形容为“丢脸外交”。
据台湾媒体称,为防“邦交”重镇中美洲产生骨牌效应,陈水扁、吕秀莲决定七八月前往中美洲斡旋。然而台媒很担心,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美国是否会为这二位的出访提供“过境便利”。
纵观这些“外交策略”纷纷失效的现象,究其根源,还是中国大陆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提高,台湾经济衰退,国际影响无法与大陆相提并论的结果。近年中美洲、非洲国家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愈发密切,受台湾海峡两岸实力对比和国际大背景的影响,不少在换届选举中走马上任的非洲及中美洲新领导人意识到,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是大势所趋,陈水扁再挖空心思“拼外交”,到头来,只能还是留下一笔“糊涂账”。(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摩西)
台“驻外大使”人人自危
面对屡屡出现的“断交”风波,多米诺骨牌效应早已在台湾“驻外使馆”中蔓延多年。
“春江水暖,只有台湾这只掌握不到重要讯息的‘鸭’还浑然不知。第一线的‘大使’吴子丹有再多的理由,都难辞严重失职之咎!”
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后,岛内蓝绿派系间的争斗和媒体相关的“问责”之声不绝于耳,台“外交部”及“驻外大使”显然首当其冲。面对此情此景,纵使这些“大使”们有多少抱怨和感叹,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有苦说不出。
6月7日,台“外交部次长”侯清山与台“驻哥大使”吴子丹举行“降旗仪式”,据台湾“中央社”的报道称,现场的吴子丹“忍住伤痛致词”。而就在3天前,他们仍企图挽回颓势,但却在哥国总统阿里亚斯与外长斯塔诺面前再吃闭门羹。
吴子丹成众矢之的
与3年前刚到哥斯达黎加履新时对“60年邦谊始终稳固”的自信相比,此时面对工作一败涂地和接下来媒体可想而知的炮火,吴子丹神色忧郁。据台湾媒体报道,在获知中哥建交的消息后,吴子丹甚至一度委屈得痛哭失声。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台湾就传出“中美洲重要友邦红灯警戒无法解除”的消息,但其时的吴子丹反馈回岛内的信息是“邦交一直很稳定”。有媒体就此旧话重提,《联合晚报》即严词质问:“台湾现有的‘邦交国’中,还有多少像这样无法掌握真实状况的‘馆长’?”
已70岁高龄的吴子丹,早年毕业于台湾政大外交系,曾在多个国家工作,官至台“外交部政务次长”和“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主委”,2003年9月被派驻哥斯达黎加。以如此高龄之身仍献身“外交余热”,也成为岛内媒体揶揄的话题。有台湾报章就此指出,“将哥斯达黎加视为政治筹佣,让‘退休部长’或‘超龄外交官’当成事业乐园,而不去作外交经营,结果就是自吞苦果。”
但显然,台当局多年来借所谓“外交”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正越来越没有市场。这种大势所趋的潮流,已非单单一个“大使”所能挽回。
5月中旬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上,哥斯达黎加对台湾议题投下的反对票已经令吴子丹感到了压力。当月23日,他即当面向“外交部长”黄志芳六度口头请辞,并随后书面请辞。
接连卷入驻在国政治丑闻
充当“台独”马前卒,为所谓“巩固邦交”不惜手段,是台湾“驻外大使”的一个共同点。在企图“重返联合国”、“加入WHO”等多处场合,都不难见到这些“大使”的身影。
今年5月初开始,台湾“驻萨尔瓦多大使廖世杰”即开始频频在萨尔瓦多电视、报纸上亮相,接受主流媒体专访,谈及所谓“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强烈愿望”,大打“遭遇大陆打压”的悲情牌,为分裂图谋摇旗呐喊。现在状态低靡的吴子丹,也曾在哥斯达黎加的多个场合妄评“大陆武力威胁台湾”。
此外,台湾与所谓“邦交国”维持“外交关系”的手段,几乎都离不开“金援”二字。这种以传统的“政治献金”收买政客的任务,多数都落在了“驻外大使”身上。而近年来,多个“邦交国”领导人丑闻频发,也令“驻外大使”们信用扫地,灰头土脸。
吴子丹的前任王飞,到哥斯达黎加工作一年有余即辞职返台,当时即被认为是哥国“政治献金案”的“第一个下台牺牲者”。虽然后来台“外交部”矢口否认,但因台湾政治献金导致多国元首卷入丑闻却是不争的事实,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国,都成为台湾“金援外交”的受害者。
“驻外大使”惶惶不可终日
事实上,面对屡屡出现的“断交”,多米诺骨牌效应早已在台湾“驻外使馆”中蔓延多年。
2005年10月,非洲国家塞内加尔突然宣布与台湾“断交”后,时任“驻塞大使”的黄允哲一样成了千夫所指。从台“立法院”到媒体,纷纷要求“惩处断交人员”,最后黄允哲不得不以退休的方式半体面地收场。
台塞“断交”,不仅令台湾元气大伤,更使得台“驻外使馆”人人自危。台“外交部长”黄志芳今年5月就公开表示,在相继失去非洲“重要友邦”塞内加尔和乍得后,台“外交人员”士气受到重挫,“外馆人员惶惶终日,生怕下一个失去的‘邦交国’就是自己的驻地。”
“维系邦交”的极大压力,使得“大使”们状况频频。有消息称,台前“驻多米尼加大使”冯寄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一年就瘦下了20公斤。此次与哥斯达黎加“断交”后,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已经下令各“外馆”高度警戒,可想而知,又该有多少“驻外人员”对前途忧心如焚。(记者晓德)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