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钟晖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一份有关本市信号灯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本市交通信号灯的时间周期配置总体科学合理,确保了主干道交通的适度优先,但一些重要的交通干道与低等级道路的相交路段,由于红灯时间较长,又缺乏协管员管理,导致的后果是行人易乱穿马路。
据了解,本市目前有3000多个路口,其中1300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周期已通过SCATS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SCATS系统的路口信号控制机使用了一系列计时器来了解车辆的到达情况,按实际交通的通行状况控制红绿灯信号的时间,同时通过调整算法中的参数,实现科学合理的时间配置,让红绿灯变得“聪明”起来。
不过上述调研报告也显示,多年来,上海交通信号灯(红、绿、黄)时间周期逐渐增加。某区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红绿灯的信号周期不超过120秒,现在已达190秒左右,明显高于国外其他城市的信号灯配时。市内交叉口,右转车辆几乎是畅通无阻,很少有交叉口对右转车辆设置信号灯,对其行驶时间进行限制。尤其是市中心小路口,行人的绿灯时间较短,又经常受到右转车辆的干扰,只能等待下一个绿灯才能通过,一旦绿灯间隔时间过长,就容易导致行人乱穿马路。
记者前天中午在四平路、国年路交叉口观察到,红灯期间,不少市民都“闯红灯”,一位违规市民还为此辩解说:“这里红灯持续时间太长,我们等不及,看到车辆不多就开始闯红灯了。”
这份调研报告的撰写者、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屠爱华认为,本市可以综合考虑行人、机动车、道路的综合效益,对信号灯配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交通拥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充分发挥信号灯的交通调节功能。
目前是上海“十一五”交通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交通面临巨大压力,合理有效的信号灯配时在排堵保畅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此屠爱华建议,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如主干道与主干道、主干道与次干道、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等,都应该有专门的信号灯配时方法。与此同时,行人过街除了要遵守信号标志外,更要注意不“闯红灯”穿行。
记者观察
红灯持续一分钟后路人开始不耐烦
研究人员对四平路、西藏路等路段信号灯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部分路段的行人过马路等候时间过长,容易引发路人乱穿马路。为了验证报告的内容,记者前昨两天进行了实地观察。
四平路国年路路口前天中午12点30分,记者来到与四平路交叉的国年路路口,发现从国年路过四平路,等候时间的确很长,红灯持续时间为120秒,而绿灯持续时间仅22秒,信号灯周期约150秒。
记者发现,当红灯持续的前1分钟,过往机动车较多时,过街市民还能保持耐性,而红灯亮了1分钟后,四平路上过往的机动车逐渐稀疏时,过街人索性一起“闯”红灯。
彰武路四平路路口彰武路四平路路口的不少学生欲穿越四平路进入同济大学,他们往往等不及两分钟的红灯时间,一旦看到四平路上机动车出现“空当”,就赶快“插空当”闯红灯。记者同时留意到,该路口过四平路的绿灯时间为50秒。
西藏中路九江路口记者昨天来到西藏中路九江路交叉口,九江路口穿越西藏中路的红灯时间为90秒,比四平路国年路口的120秒短了30秒。虽然地处最闹市,过街行人却秩序井然。同时,该路口的绿灯时间长达1分钟,确保了数量较多的市民能够从容穿越西藏中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西藏中路沿途几个关键交叉路口的信号灯时间周期也属于“较长”,但因为有交通协管员“把关”,令行人乐意听从其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