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学界,有一个传奇,那就是黎家兄弟三院士。老大黎鳌(已故)是我国烧伤学的创始人,老二黎介寿是我国小肠移植的鼻祖,老三黎磊石的肾脏病研究则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一门三院士,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求学
为了能实习,被迫去卖血
20世纪初,黎氏三兄弟出生在湖南浏阳。1937年,父亲去世。黎鳌在上海读医学院,黎介寿和黎磊石在上小学。1943年,黎鳌毕业后到江西国立医学院任教,黎介寿、黎磊石为了能吃上饭,不得不放弃学机械制造的梦想,到江西读医学院,在那里可以得到大哥的接济。黎磊石院士坦言,学医是没办法,当时国民党只有两所院校不要钱:医学院、师范学院。当时学医就必然要去医院实习,而医院规定,实习生必须西装革履。兄弟两人没有钱买衣服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卖血。每次卖400毫升买西装。1949年4月,南京解放。已在南京中央医院实习的黎介寿、黎磊石兄弟俩决定留下来,和在第七军医学院任教的大哥黎鳌一样,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军医。
工作
做小肠移植试验与猪相伴4年
提起黎介寿,都知道他是亚洲小肠移植的鼻祖,但谁又能想到这个“鼻祖”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
1987年的一天深夜,一位13岁的姑娘因腹腔大出血在地方医院急诊手术,整个小肠被切除,剩下的肠子不能吻合,抬到医院时,肠子是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的。姑娘的父亲恳求黎介寿:就把我的肠子给她吧!然而当时亚洲都没有攻克这个难题,作为一名专门研究肠道疾病的医生,黎介寿束手无策。当明确告知患者和家属结果时,姑娘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患者被抬出病房时,几次扭头,似乎是在等待最后的答复。那一晚,黎介寿横下一条心,再难也要把小肠移植难题攻克下来。
当时实验条件非常简陋。“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是先去看猪,晚上要回家了再去看猪。看着猪安静地熟睡了,才放心地离开。”实验到了最紧张的关头,年三十晚上他还带着学生在实验室观察猪的反应。突然,一头猪身上腔静脉管脱落,他们连夜实施手术,忙到凌晨两点多钟。结果一头猪在82天后死去,另一头到了第97天死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黎介寿和大家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经过4年探索,终于在猪身上试验成功。1994年3月12日,研究8年之后,黎介寿成功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人体小肠移植手术,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
为能帮助人,半路起家研究肾病
黎磊石开始研究肾脏病时已49岁。此前,他是研究寄生虫病的专家,并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寄生虫病我不去做没有问题,方法基础都已比较成熟。研究肾脏病,我不一定能做出大成绩,但能帮助一些人。”对于自己半路转行,黎磊石这样解释。现在,肾脏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30年前,国内肾脏病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肾穿刺是一种先进的肾脏病检查方法,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黎磊石很想在临床上采用这种方法,看到国外的肾穿刺发生大出血等弊端后,他想能不能借鉴当时国内已普遍应用的肝穿刺器械。经四处打听,终于在上海找到了一个会做医用针头的老师傅,订做了一些穿刺针。针对国外垂直进针截取皮层小的缺点,他发明了斜刺的方法,不仅避开了肾脏内的血管,且取出比以前多一倍的肾脏组织,安全性和成功率显著提高。但黎磊石没有满足,过去一名患者肾穿刺要做一个多小时,1994年黎磊石研究出一秒钟快速肾穿刺法,已成功完成两万多例。从此,黎磊石开启了中国肾脏病研究的一个个里程碑。至今,他已探索形成了对肾脏病实施中西医结合全程治疗的系列疗法,居国际领先水平。
合作
院士兄弟同台挽救罕见病人
2004年9月的一天,军区总院院士门诊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她得了一种周期性全身浮肿的怪病。病人送来时,血压没了,就像死人一样,但脑子还是清楚的,心跳100多,很多医院都诊断不出病情。黎磊石查遍资料,也没发现世界上曾经报告过这种病例。根据病人的发病症状,黎磊石作出了大胆推测———这是妇科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在作怪。然而各种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推测。CT,查不出来;X光,照一大片了,还是查不出来。黎磊石想剖腹检查遭到了妇科的医生一致反对。看到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黎磊石还是决定给她做剖腹探查。此时,他想到了哥哥黎介寿。手术是由黎介寿主刀的,请了妇产科的医生一起上台,最终结果是在患者卵巢上发现了一个小米粒大小的肾素瘤。这是一种可以分泌肾素,并引起高血压症状的罕见的肿瘤。3个月后,切除了肾素瘤的患者康复出院。该病例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至今世界上也只发现了6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