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安璋
编者按
近日,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通知,要求新建小区要给自行车存放“留地”,医院、学校等大型公共场所,要合理规划自行车存车处。
那么,眼下三镇数百万辆(电动)自行车停放现状如何?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对生活中这个看似不大却有众多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
三镇自行车 停放调查
这几天,家住武昌水陆小区的代爹爹颇为恼火——停放在楼道里的自行车又被偷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家已经连续丢了三辆自行车,这一辆他刚骑了不满三个月。
记者了解到,水陆小区为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社区,与其它老社区一样,开敞式的居民区内,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居民的自行车往往也没有固定的存放处,每天下班后,只能停放在自家单元门栋的楼道里。由于单元门的门锁坏了,细心的代爹爹每天都把自行车搬到4楼停放,还用两把锁锁在栏杆上,可依然没有逃过“厄运”。
而对骑着电动车出门的刘老师来说,“爱车”也让他费心。刘老师家住黄鹂路东亭小区,小区里住的多是普通居民,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上下班的邻居不少,一旦回家晚了,楼道里都已经停满车,只好将车停在楼下边,这让他很不放心。
记者调查发现,建于上个世纪的居民小区内,大多数缺少统一划定而且有专人看管的自行车停车处,自行车和电动车一般都挤在狭窄的楼道里,居民进进出出颇为不便。
而近几年新建的居民小区,居民存车则相对放心多了。记者在中北路、友谊大道沿线的多个小区内看到,小区内往往都设置有专门的停车棚,或者在架空层辟存自行车和助动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安全存放,也避免了车辆遭风吹日晒。
不过,记者也发现,虽然一些小区内设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处,但不少业主依然将新买的自行车和助动车停放在楼梯间里。“一辆电动自行车少则千余元,多则3000多元,放在停车处还是有些不放心。”徐东某小区内一名业主说。
“我们采用‘子母牌’解决了这一问题。”记者在中北路一大型小区内看到,物业给每一位有助动车的业主办理了一组子母牌。当每辆助动车出门时,业主都要拿出“母牌”与门卫的“子牌”对照,两牌一致才准骑车出门,避免了丢车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