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楼市来说,汤臣一品是高房价的典型,而对于上海楼市而言,汤臣一品则是涉嫌“捂盘惜售、虚假销售”的最新案例。
从6月5日房地局发文宣称将调查汤臣一品等三个楼盘至今,上海地产界正面临着自2005年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此次整风过程中,楼盘高定价也被纳入罪责之一。
事实上,汤臣一品的利润确实丰厚。按照汤臣一品14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计算,汤臣一品的楼板价应该是4225元/平方米,是现在出售均价11万元/平方米的3.8%。也就是说,汤臣一品的房价是此前的楼板地价的26倍。即使所有建筑材料全部取自顶极,汤臣一品的成本价格也决不会超过3万元/平方米,汤臣至少可以在这一楼盘赚到数十亿的利润。
房地局对于汤臣一品的调查理由包括两点,一是价格虚高,有捂盘惜售嫌疑;二是签约销售环节有虚拟交易、自我炒作之嫌。此次房地局调查点明的三个楼盘:一个撤销率过高,一个虚拟预订、另一个则是价格过高,分别反应了房地局罗列情况中的三种典型。其中“挂牌价格畸高”首次出现在捂盘行为名单之中。而按照房地局的说法,汤臣所谓的捂盘行为应该属于“挂牌价格畸高”。也就是说,汤臣集团有通过挂出不合理的高价的方式故意不销售。
记者调查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汤臣对于楼盘的确相当“珍惜”。记者日前前往汤臣一品接待中心,对方表示,不接受记者采访,而看房则必须“至少提前2到3天”;记者了解到,汤臣对于自己的客户身份相当挑剔,以售楼小姐的话来将,就是“不是每个预约客户都会受到邀请看房。”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之所以整治“捂盘”,并将其范围扩大,与近期上海楼市又出现过热征兆有关。随着近期上海楼市的火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评论员杨红旭指出,上海楼市可能正面临着“两年之痒”。
杨红旭表示,所谓“两年之痒”,主要是指改善型需求和少量投资量需求重燃入市的欲念。从最重要的成交量上分析,2004年上海住宅成交量高达3300万平米,2005年只有约1800万平米,2006年回升至约2200万平米。由此证明,在过去两年持续的紧缩政策之下,上海楼市需求明显受到硬性抑制。在投资、投机需求锐减的同时,改善型需求亦陷入观望,只有刚性需求仍在“孤军奋战”。随着上海房价稳定、股市日益火爆,包括投资以及改善型需求者重入楼市已经有复苏之态。
据《东方早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