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来,中东局势乱象纷呈。巴勒斯坦冲突不息,13日又有35人丧命;黎巴嫩一议员遇害身亡;伊拉克5座清真寺被袭;以色列选出新的工党领袖和新总统等。为此,本报编辑与本报驻中东地区记者进行了对话。
巴勒斯坦:民众希望结束火并
编辑:巴勒斯坦两大主要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内讧不仅愈演愈烈,已发展到火并的地步,而且还出现蔓延的趋势,实令“亲者痛、仇者快”。
黄培昭(本报驻埃及记者):就巴勒斯坦局势来说,13日仍是法塔赫与哈马斯激烈火并的一天。哈马斯的“执行部队”与法塔赫主导的巴“安全部队”各自依据有利地形,在加沙多处地带展开巷战。哈马斯攻占了原先由巴安全部队控制的一些战略要地,并宣布加沙北部的一些地带为“军事安全区”,不许任何人擅自闯入。同时,哈马斯军事组织发布公告,要求法塔赫的军事组织必须在15日晚7时之前交出所有武器,否则将通过武力强行收缴、解除其武装。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13日表示,这一切简直“疯”了,加沙局势将“彻底垮掉”。有报道说,阿巴斯与巴政府总理哈尼亚已就立即停止内斗达成一致,但随后哈马斯予以否认。
有评论说,现在加沙已经大体落入哈马斯手中,如果战火不停,可能会蔓延到约旦河西岸,那样局势将更加不可收拾,因为法塔赫的主力在这一地区,哈马斯5600名的“执行部队”无法与法塔赫统辖的10倍于这一数字的各类武装力量相抗衡。巴勒斯坦民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都希望巴两派内讧、火并的局面会出现好的转机。
黎巴嫩:多种矛盾盘根错节
编辑:6月13日黎巴嫩议员瓦利德·伊杜在贝鲁特穆斯林聚居的马纳拉区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包括其本人在内的10人在爆炸发生的数分钟后陆续因伤重不治死亡。这是该国近来连续发生的又一起爆炸袭击事件。
杨俊(本报驻叙利亚记者):是的。自5月20日基督教徒聚居的艾希拉菲亚区发生爆炸事件后,四周内贝鲁特共发生了6次爆炸事件。与前几次袭击不同,此次袭击不再以平民为目标,而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政界人士。
瓦利德·伊杜的政治立场与黎现总理西尼乌拉接近,竭力主张成立调查前总理哈里里遇刺案的国际法庭。他是最近两年内遇刺的第三位黎巴嫩议员。黎巴嫩政府随后宣布全国为瓦利德哀悼一天。黎各银行和学校纷纷停业、停课,以表哀悼。前总理哈里里之子、现任议会多数党团领袖萨阿德·哈里里号召人民走上街头,以群众集会的形式参与瓦利德的葬礼。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爆炸发生后迅速对此表示谴责,称该行为不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美国总统布什在表示将继续支持黎巴嫩西尼乌拉政府的同时,还直接点名批评了叙利亚和伊朗,称大马士革和德黑兰必须立即停止在黎巴嫩制造混乱的行为。叙利亚立即反驳了美国的指责,否认与刺杀瓦利德事件有任何牵连。
编辑:除了连续发生爆炸袭击事件外,近来黎巴嫩政府军一直在与“伊斯兰法塔赫”武装进行激战。目前黎巴嫩局势为何如此混乱?
杨俊:就在瓦利德遇刺的同时,黎巴嫩政府军仍在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的巴里德河难民营与“伊斯兰法塔赫”武装进行激战。在持续20余日的冲突中,黎政府军超过60人阵亡,何时能够结束军事行动目前还是未知数。持续的武装冲突已经给居住在的黎波里的巴勒斯坦难民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平民甚至是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不断出现伤亡。
黎巴嫩局势的混乱主要是因为黎内部各派对联合国就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案建立国际法庭存在严重分歧。西尼乌拉领导的黎政府不顾黎巴嫩真主党等反对派的坚决反对,执意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批准设立国际法庭,以调查哈里里遇刺案。黎总统拉胡德5月19日指出,国际法庭的建立将会加深黎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导致黎局势恶化,甚至引发内战和国家分裂。随着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设立这一国际法庭,黎国内安全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糟。
同时,由于黎巴嫩现任总统拉胡德的任期即将届满,依照黎现行宪法,黎将于今年9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围绕着新总统的人选和选举方式,各派又产生了严重分歧。根据黎巴嫩宪法,总统由议会议员选举产生,候选人获得2/3的选票方可当选。但出席选举的议员人数必须达到2/3,否则选举推迟,直至到会议员达到2/3的法定人数。黎巴嫩真主党已经于上月表示,如果各派不能就总统候选人人选达成一致,真主党的14名议员将不出席选举。
总之,黎巴嫩局势今年出现了自内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这个国家的未来究竟是走向内战甚至分裂的深渊,还是重归团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色列:且看新人新变数
编辑:这两天以色列政坛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动向。以色列资深政治家、副总理佩雷斯13日以86票(全票为120)的大比分轻而易举地当选以色列第九任总统。同日,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在工党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多数战胜对手、前国家安全总局负责人阿亚隆,成为工党新主席。请问这将对以色列政局、地区局势产生何种影响?
黄培昭:以色列有了新总统,工党有了新领袖,在本国乃至地区都是不小的事情。新面孔可能意味着新气象,以色列政坛、工党内部都有望因此发生某种新变化。
佩雷斯能以83岁高龄荣登其政治生涯的巅峰,是他在以色列政坛德高望重的结果。虽然以总统一职只是礼仪性的,但人们对他在品行、修养和操守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此前的两位总统,魏兹曼由于陷入财务丑闻而名誉扫地,卡察夫因涉嫌强奸等罪行而身败名裂。以色列社会因此而发生裂变。佩雷斯当选总统后,有可能会起到团结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并重新雕刻以色列总统这根“道德标杆”应有的高度。
巴拉克竞选前曾表示一旦当选将率工党退出执政联盟。果如此,工党将在议会所占19个席位“抽空”之后,奥尔默特内阁的前途将面临不测,甚至有倒台的可能。但现在看,巴拉克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选择待在执政联盟内。主要原因一是他的许诺本身远没有阿亚隆坚决,给人以“拉选票”之嫌,这或许是巴拉克所耍的一种政治手腕。二是奥尔默特许以要职,有消息说,奥尔默特已经与巴拉克接触,称倘若工党继续留在政府,国防部长这一重要实权职位非巴拉克莫属,这对巴拉克无疑是个诱惑。三是工党内部的压力和反对,一些担任现职者在既得利益面前都不愿退出内阁。四是如果巴拉克真的“倒戈”,那么,在接下来有可能提前举行的大选中,他将不得不与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对决。对此胜算几何?巴拉克心中没底。因此,与其选择无把握的提前大选让自己无缘总理宝座,不如待在现政府内拥有更多的利益,何况照巴拉克的想法,与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联袂执政,还可能影响和左右政府政策走向,重塑工党的形象。
以色列政坛一向变幻莫测,在总统和工党舵手都易人的情况下,形势具体会怎样演变,值得人们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