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6月16日电(记者汪晓东)凌晨4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棠张镇位河村农民刘传会已早早起床,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着摘黄瓜。
大棚外,农民经纪人正张着口袋等着发货。“两个黄瓜大棚一季可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一大棚茄子、一棚辣椒、一棚甜玉米,一年下来,5个大棚收入4万元左右。
在徐州,像刘传会这样从高效规模农业中得到实惠的农民越来越多。目前,徐州高效农业面积达39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9%。
地处苏鲁豫皖接壤的徐州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如何让资源优势变成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近年来,徐州市在“农”字头加工企业上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特色蔬菜、优质果品、林业、奶业、优质家禽、波杂山羊、食用菌、高品质棉、特种水产、优质稻麦等10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徐州市近年来新上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近900个。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00余家,形成10条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链。2006年,10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中,90家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全市近40%农户的生产经营。
农业生产面广量大,存在不少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问题。徐州市积极鼓励、引导、扶持龙头带动型、服务营销型、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们“引进技术的桥梁,传播科技的课堂,指导生产的顾问,拓展市场的红娘”的作用。目前,徐州已有1862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年销售农产品38亿公斤,带动农户60万人增收。
如今,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徐州崛起。沛县的肉鸭年加工能力超过8000万羽,被誉为“江苏鸭都”;丰县的红富士苹果面积达40万亩,有“江苏果都”的美称;邳州市大蒜种植面积达68万亩,成为江苏最大的大蒜出口基地。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2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