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即将在7月竣工通车的成青快速通道(成都—青城山),成为了“金温江”、“银郫县”、“人间天堂都江堰”区域合作的纽带。三地签订了《温郫都生态示范区联动发展框架协议》。
在统筹城乡的战略布局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等诸多领域和环节,越来越多的“交集”正加快区域之间紧密的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经济区域”跨越,区域互动合作在城乡统筹中寻求最大的综合效益。
协同形成合力,合作形成新的分工和产业融合,而这一切的基础条件是区域间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统筹布局。对于温江、郫县、都江堰来说,地理位置相邻,交通脉络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已初具互补态势,寻求资源、市场等要素之间的整合,就成为了三地之间合作的“交集”。
温江、郫县、都江堰,处于我市西北部生态农业经济圈,幅员面积占全市的1/6,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近1/10,地缘相邻,自然资源相近,经济实力相近,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打破“行政区经济”的界限,从粗放型的合作进入紧密合作?
而成青快速通道起点所在的青羊区,在文化旅游、都市型工业等领域与温郫都经济带密切互动,也成为一个可能的预期,从而可以形成贯穿成都西北部一二三圈层并突出文化、生态、旅游、休闲的特色经济区域。
合作 不是一厢情愿
成青快速通道将连接青羊区、温江区、郫县、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上风上水的温郫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构成了成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
都江堰和温江隔河相望,一条金马河,两岸分别是温江区的寿安镇、都江堰柳街镇,两岸物资只能绕路抵达。河对岸的温江区有优质大蒜基地,可河这边的都江堰市,虽说土质相同,大蒜的品牌却不被市场认同。都江堰市农发局局长罗凌感到不解的是,温江的大蒜生产基地为什么就不能延伸到河对岸都江堰来?
2006年,都江堰市共接待中外游客655万人,门票收入1.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旅游业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为都江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资源。近年来,都江堰市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相互渗透,已建立农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点“农家乐”1430多家;为旅游业配套服务的加工业也正在蓬勃发展。而在乡村旅游上,郫县、温江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已经与都江堰市齐头并进。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质量,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营。随着温江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传统的、附加值低的种养殖业面临着新的调整。而对于都江堰来说,在“三新”突破中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需要构筑新的产业体系,需要更多的市场资金来整合丰富的农业资源。“都江堰市年生猪出栏量73万头,可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最多30万头,新引进的肉类加工企业年宰杀量达到120万头,根本吃不饱;而温江区部分养殖龙头企业正面临基地扩建。两地之间为什么不能开展这方面的合作?”都江堰市农发局局长罗凌认为,区域大合作、发展大产业、整合大资源,时机已经成熟。
合作 基础设施先行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来,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所形成的瓶颈基本消除。
过去,县与县之间的过境公路,有的出现一头宽、一头窄的现象,公路对谁有利,谁的建设积极性就很高。但随着城乡规划的调整,统筹利用资源、统筹配置市场要素,正逐渐加快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地理位置相邻的温郫都,如何自觉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其实,早在2004年三地合作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年,我市提出了打造温郫都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思路。但三地合作却因为缺乏交通纽带而放慢了速度。
基础设施带动区域合作,温江区早已尝到了甜头。光华大道、芙蓉大道作为城市快速通道,连接起了温江与成都中心城区,密切了温江与中心城区的对接。如今,在建的土龙路(温江—青羊—双流)、光华大道延伸段(温江—崇州)、温郫大道等,使温江与其他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尽管从成都直通温江的免费公路光华大道耗资1个多亿,但给温江带来的巨大收益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2006年,成青快速通道全面开工,三地之间的合作开始从意向性变成了实际的动作。“成青快速通道连接起了一二三圈层的青羊区、温江区、郫县、都江堰市,不仅促进了沿线旅游产业,还对4个区(市)县区域合作提供了对接的主动脉。”都江堰市一位部门负责人认为。
成青旅游快速通道起于三环路,沿光华大道经温江区直达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风景区,全长为49.8公里,双向6车道,全程不用缴过路费,比现行的成都至青城山的路线减少了近20公里行程。今年5月26日,连接温江和都江堰的成(成都)青(青城山)旅游快速通道的金马河沿江大桥顺利合龙,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全线贯通。
除了成灌高速、老成灌路、成青快速通道,沙西线已延伸至郫县唐昌镇,不久后将与都江堰对接。畅通的道路不仅可以使沿线一二三圈层产业互动,构建生态产业示范区,同时还推动沿线地区的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
借助成青快速通道带来的辐射效应,温江区万春镇正在修建物流大道,提速万春镇旅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而万春镇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沿线旅游产业带建设,不仅将促进产业集群向温江北部片区梯度辐射和有效转移,更使万春镇逐步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集花卉生产、餐饮娱乐、历史文化、市场流通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经济圈。
合作 实现合理分工
分工会产生普遍的富裕。有了便利的交通,温郫都如何在区域内建立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如何通过机制完善,消除区域内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如何通过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
一个方向是:旅游业顺流而下,现代农业溯游而上。
现在,温郫都三地正以打造都市农业为共同结合点,逐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都江堰市农发局局长罗凌认为,成青快速通道将成为沿线区域都市生态农业、花卉苗木产业、休闲旅游度假观光的主通道。通过整体规划,可以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带、全球最佳的生态农业种植区域,拓宽三地现代农业的功能。
对于都江堰市来说,三地之间农业、旅游业的资源和发展现状互补性强,合作既可以带动都江堰市旅游的带状发展,更能对接郫县、温江现代农业的资源、资本。
2007年,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强力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上档升级,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区。3月7日,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我国景区质量等级最高标准的全国首批66家5A级旅游景区。在我市的交通远景规划中,有关方面将斥巨资打通旅游大通道,通过成灌高速、成(都)青(城山)旅游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三条纵向道路,使青城山—都江堰与成都市区形成多通道贯通,并设计规划成都至都江堰的轻轨交通;在都江堰市区,通过修建跨越岷江的4座大桥,全面提速青城山、都江堰两处“世遗”的旅游聚集功能。
目前,都江堰市正在柳街镇、安龙镇、大观镇成青快速通道两侧,规划2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带状发展区,为温江花卉苗木企业的搬迁提供土地流转资源。在与温江的区域产业联动对接中,都江堰市勾画了合作的美好蓝图:
——依托都江堰市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区域内旅游合作,以成青快速通道为纽带,双方将加强农业旅游、观光、休闲的合作。
——利用都江堰市亚高山植物园的研发力量,依托温江3000亩杜鹃基地,温江区可以在都江堰市虹口乡建立催花基地,双方可以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研发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温江有市场,都江堰有资源和科研机构,可以承接温江区花卉苗木产业转移。”
——围绕双方优势产业,组建跨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温江的大蒜、都江堰的猕猴桃,可以探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跨区域的产、加、销联动的路子。都江堰市农民可以依托温江现有的大蒜产业合作,成为他们的会员。都江堰市的冷水资源和冷水鱼养殖技术,可以与温江区观赏鱼养殖的优势对接,形成渔业产业联动。”
“如果打破条块分割,郫县、温江区的优势可以变成都江堰的优势;都江堰的优势,也可以成为沿线地区的优势。”罗凌认为,以后三地之间能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先总后分,能源供电也实现共享,制定可操作性的中长期产业互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专家视角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宾:沿通道的“自组织”合作新形式
产业统筹是城乡统筹的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以三个圈层的划分,来重新布局全市的产业发展。地处中心城区的第一圈层,目前只在城郊结合部的间隙地带保留观光农业,而第二产业正实现整体转移,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因此,中心城区不仅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水平,而且要在产业梯度转移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对于地处近郊的二圈层来说,原来的城郊农业功能随着中心城区制造业的转移,这方面的功能由三圈层来承担,第一产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在承接工业转移的同时,二圈层在第三产业发展中,主要是承担和分担主城区的居住、物流、教育、专业市场培育等功能。对于地处远郊的三圈层来说,第一产业主要是承担从原来二圈层转移出来的传统城郊农业;第二产业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工业集中区发展,为以后工业再一次集聚打下基础;第三产业主要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在城乡统筹大的格局下,一二三圈层之间的协作是必然的。在目前,成都市域范围内一二三圈层相互间的合作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既有政府主导推动的“锦金合作”、“青蒲对流”等“他组织”(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合作形式,又有一二三圈层之间沿通道合作、沿城市发展走向的“自组织”合作。通过统筹,成都的近郊、远郊都被纳入城市发展的轨道。而前面提到的沿通道合作,不仅使一二三圈层在空间上不断沿着重要通道往外延伸,更体现出“自组织”合作形式,顺应了区域间自我内生产的需求,显示成都的城乡统筹进入新阶段。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包括基础设施的共享、城乡产业的互动和专业化的分工,是对“飞地工业”的完善。
区域之间本身是种竞合关系,合作是一种理念,更要求区域之间利益的共享,实现共赢。在今后一二三圈层的区域合作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城郊快速通道的功能,同时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统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