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昨日上午,40多位热爱传统文化的“汉友”通过网络自发地聚在了成都活水公园。身着汉服的他们不仅现场祭祀屈原,还为市民展示了扎五色绳、系香囊等传统民俗。
“汉友”祭祀屈原
在活水公园广场上,昨日突然多了一张方几,上面摆起香案、烛台、水果,在悠扬的古琴声中,30多位古装打扮的人毕恭毕敬地面对锦江祭拜着,引来众多好奇市民的围观:“这是在拍电视剧吗?”一打听,原来这些人都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他们自称为“汉友”,昨日他们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自发地组织在了一起,祭祀屈原。作为主祭师,“金沙神鸟”(网名)告诉记者,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佳节,此次他们举行祭祀活动不仅为了纪念屈原,表达人们对先贤的尊敬,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把文化习俗留住。
市民争相“浴兰汤”
除了祭祀活动,“汉友”们还为市民准备了有意思的“端午大礼包”。香囊、五彩绳,还有艾草和菖蒲,在现场挨个大赠送,引来众人排队索取。“汉友”不仅发放传统礼物,还为市民讲解这些礼物与端午节的来历,让礼物显得更加珍贵。有趣的是,现场还有一位年长者手执湿润的艾草和菖蒲,轻抚前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以前为了除湿防毒,就熬艾草汤水给全家人进行洗浴,今天在公园只能举行这样的浴兰汤仪式了。”听闻如此解释,人们纷纷上前“浴兰汤”。小朋友更是积极响应,小手洒上了兰汤,小脸也伸过来沾沾,好不快活。“以前父母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用艾草熬汤给我们洗澡,现在又闻到那种清香味,童年的感觉又回来了。”抱着孩子前来体验传统的张女士,对这样的活动一个劲地推崇,“孩子们应该多感受传统文化,这样传统文化才能传承下去。”
传统游戏让端午更鲜活
有好看的,当然也少不了好玩的。“汉友”们在现场还组织了传统的斗蛋和投壶比赛,让大人小孩齐上阵,童心未泯的大人们甚至比孩子玩得还疯。斗蛋比赛是将参赛者按照蛋头和蛋尾分成两组,蛋头击打蛋头,蛋尾击打蛋尾,一个一个斗下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而投壶比赛则是将竹箭远距离投到一个花瓶中,三局为胜,谁投入得多,谁就胜出。输了罚酒,赢了吃粽子。“以前都不知道,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活动。民间游戏让端午节更鲜活、更真实了。安逸!”在投壶比赛中胜出的黄先生一边擦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感慨道。
昨日接受采访时,一位资深“汉友”告诉记者,“汉友”圈子在成都已存在了7年,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数千人加入,其中不乏外国友人。昨日的活动是他们比较大型的聚会,希望以此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
龙舟赛昨预演 老外队以搞笑取乐
穿着凉鞋、拖板鞋,哼着《吉祥三宝》小曲儿,昨日,18名龙舟赛外国参赛选手就这样大大咧咧地到达龙舟比赛现场,进行一次赛前集体训练,其搞笑的场面着实让围观的群众乐翻了天。
昨日下午3时许,锦江的望江河段上出现了一支龙舟参赛队伍,队员们正奋力在河道中划着,嘴里却喊着怪异的口号,“老外go!老外go!”这正是参加本周二成都龙舟比赛的国际友人队,他们在作最后的集训。但其搞笑的外行动作和怪异的口号,再加上苗条的龙舟与队员格外健壮的体型显得极不搭调,滑稽的场面让两岸围观的群众笑得合不拢嘴。张大爷说,这些外国朋友一上龙舟,拿着船桨就各划各的,十多名队员的船桨前后互相碰撞,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看他们忙了半天也没划走几米,肚皮都笑痛了。”
经过一阵商讨,去年曾参加过比赛的鼓手Davie站在船头,向其他新队员讲解划船要领,这才统一了船桨的划向和队员的划船速度,稍显专业味道,但笑料并没就此结束。
船身一离岸,船尾的舵手切尔斯直接将船驶向河流下游,顺水的龙舟在队员们的奋力划动下很快离开了站在岸上的群众的视线。正待大家都在惊叹国际友人队的学习速度之快时,一位熟悉行船的大妈笑着说,“他们一来就顺着下游划,等他们划转来的时候,就逆流而上,估计划不到一会儿他们就没有力气了。”
十多分钟过后,龙舟仍未回来。工作人员开玩笑说,“他们不会把船碰到河岸边回不来了吧?”便立即派一艘快艇去查看情况。原来,外国朋友们在划回来的路上,累得停在了河道中央。领队Davie正仔细地讲解划船要领,队员们则累得甩着胳臂休息。在重新整队之后,队员们奋力地将龙舟划回了岸边,此时动作已熟练了许多,节奏性更强了,岸边有的群众还为他们大声“加油”。
在这次训练中,一名来自德国的女队员Birte格外引人注意,她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唯一的女选手。Birte说,历来参加龙舟比赛的选手都是男性,没有女子队伍出现很可惜,所以她参加今年的龙舟比赛,觉得很开心也很有信心。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的端午龙舟比赛前,外国朋友一直很认真在参加训练,不仅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了解,而且在划船技术和心理上都比去年成熟许多,他们对今年的比赛充满了信心。经过昨天的试练,市民们纷纷表示,更加期待国际友人队在端午节当天的比赛表现了。
本报记者 徐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