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近年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按照省委开展“三创三强”(示范带创、上下联创、城乡共创,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的活动精神要求,依照“一村一特,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布局,着力建构“县领导联村、部门结对扶村、服务队驻村、龙头企业带村、社会力量帮村”的城乡共创发展机制,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至2006年底,该县有25个村靠发展特色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其中涌现了8个小康村,使全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443元。

  清水塘村:开放变了观念换了脑子 杨梅绿了荒山富了村民

  清水塘村位于大龙镇东部边缘,全村6个村民组、283户、1083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曾因农业结构单一,发展观念滞后,劳动技能较差,穷得叮当响。近年来,该村沿着“杨梅富村、劳务强村、开放带村”的发展思路,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协会为纽带,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村新路子。去年,该村杨梅、劳务、餐饮、个体、种植等产业产值达48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六年前,县、乡扶贫队面对光秃秃的低山丘岭;面对到处都是望天水田的恶劣环境;面对年年畜牧扶贫成效甚微的警示,在深入调研并论证后,对该村土壤抽样,送请专家实验分析,发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常温16.5℃、降雨丰富,种植杨梅大有可为。从乡农推站要求村民种杨梅到全村群众自愿扩大种植,2006年,该村种植杨梅面积达1000余亩,其中荸荠、东魁等杨梅改良品种达700多亩,96%的进入初果期、4%的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达50公斤,年产量7万多公斤,产值近百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杨梅树成了群众的“摇钱树”。

  为规范杨梅市场扩大品牌效应,今年来,该联系村县领导黄继荣与罗世友,多次带着服务队、联系部门与帮扶非公企业到村现场办公,协调资金10余万元,建设2000平方米的杨梅市场,成立了杨梅协会组织,注册了“清水塘杨梅”品牌,紧紧依托玉屏县绿色林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拟扩大杨梅种植面积,探索杨梅保鲜储存技术,推动杨梅产业链经营。

  该村以大龙省级开发区发展“生态循环工业经济”为契机,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培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该村妇女杨梅嫁接技术队伍达30余人,先后被贵阳市、铜仁市与湖南怀化市等十多个市县请去作杨梅嫁接技术指导;而在大龙红星锰业、大龙锰业责任有限公司与中国华电大龙有限公司的务工农民已达200多人,每年可创收160余万元。

  此外,还充分发挥201省道、玉铜高等级与玉三高速公路过境该村的通道优势,在打造“黔东杨梅第一村”同时,极积倡导客人“吃角角鱼,喝杨梅酒,观田园风光,品侗家风情,交侗乡朋友”,拟规划建设清水塘村侗家“食鱼一条街”。目前,该村已建成4家具有侗乡风情的活鱼馆,每年吸引来自周边市县的客人达2万余人次,成功地将清水塘村杨梅品牌打响到了铜仁市、凯里市、湖南怀化市等地。

  野鸡坪村:豆腐活了种植促了养殖 能人富了自已带了群众

  野鸡坪村地处平溪镇西部边缘,是侗族聚居区,辖6个村民组、228户、868人。曾因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困难。近年来,该村通过抓特色、创基地、能人带,去年全村仅第三产业产值达52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10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小康之路。一是抓示范基地强产业。该村力争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87万元,建起野鸡坪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起大棚蔬菜与优质稻谷基地300余亩,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农机化综合水平达63%。二是抓生态加工强产业。2003年,该村主任杨秀荣带头发展豆腐加工致富后,把目光锁定在用豆渣养猪、猪粪发展沼气和种豆解决加工原料上,先后带领姚源魁、姚本灿等群众,探索出一条“加工—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该村还建立了村级豆腐加工协会,加强了市场信息、技术网络、农经中介、防疫监测、质量标准等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村已发展起豆腐加工98户,养殖大户28户,现以干豆腐、菜豆腐、豆腐果等为主的豆腐加工系列产品,已畅销岑巩县、湖南省新晃县、四川省秀山县等地,年均创收100余万元。三是抓能人培育强产业。2002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姚沅军,带头经营农副产品、钢材等生意,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之后,他每年无偿拿出2万多元,先后帮助本村姚建平、吴绪海等六十多户困难群众,发展个体经济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03年,该村麻栗榜村民吴进发展养鸭致富后,主动带领本村3户群众承包了500余亩荒山,发展起桃李、枇杷、杨梅等经果林160余亩,使全村林地达3350亩,森林覆盖率达48%。近五年来,该村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达820余人次,每年劳务输出400余人次,创收310万元;发展起运输、餐饮、油坊等个体经济58个,年均创收70余万元。

  郭家湾村:协会引了客商联了群众 贡米荸荠稳了村富了民

  郭家湾村位于亚鱼乡东部30公里,全村13个民组、485户、2037人,人均耕地1.2亩,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村。曾因偏僻闭塞、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群众握着亚鱼贡米“金饭碗”,却过着要救济的穷日子。近年来,该村坚持走“特色产业富村、协会组织带村、个村经济强村”的发展思路,以协会为龙头,以订单为导向,以优质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富民强村之路。

  穷则思变。亚鱼贡米,曾因清朝乾隆年间,当地官员将该村优质大米作特产进贡皇室,吃时感觉异常可口,食后唇齿郁香悠长,深受皇帝喜爱,特御赐“印合凸”得名。然而,为何这样一个价廉物美的金字招牌,在市场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当地干部深入调研后发现,主要原因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宣传力度小,加上价格低、成本高、销路不畅,群众扩大种植的极积性不高,很多群众宁愿外出打工挣钱,也不愿来种田。

  针对问题,该地、县、乡认准这个产业,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乡村一届接着一届做,党建一年接着一年扶,如今郭家湾村已建设成为黔东的地级党建扶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该村一是抢抓玉铜高等级公路过境亚鱼的建设机遇,发动群众筹资3万多元,投工4000余个,修建了一条1.5公里长的硬化村级公路,连通了玉铜高等级公路;二是今年成立了村级贡米协会与荸荠协会,发动群众极积种植贡米与荸荠,探索出“协会联客商,客商联种植大户,种植大户联群众,群众联订单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起订单式荸荠产业300余亩,荸荠种植户达100余户,年均产值达110万元,户年均增收2.29万元;建立了亚鱼乡镇贡米加工厂,今年已发展贡米订单示范基地1200余亩,预计平均亩产600公斤,产值近百万元;三是发展运输、经商、养殖等村民个体经济131个,年均增收140多万元;年劳务输出300余人,创收250余万元。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2年的不足800元提高到2680元,年均增长率达7.5%。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刘旭)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玉铜高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