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投资上亿元修缮的国家级文保单位甘熙宅第正式对社会开放。
重新开馆后的南京民俗博物馆确定了“往日庭院”、“津逮书香”、“梨园雅韵”、“梦回童年”、“旧影城南”、“金陵工巧”六个主题片区,馆内的陈列展览和民俗民间艺术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为南京市民和国内外观众呈现一个综合文物保护、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民俗博物馆。
昨天下午,在甘熙宅第修缮竣工暨《金陵风韵》系列展览开幕式上,有关负责人员透露出上述信息。
甘熙宅第面积翻半番
昨天下午,甘熙宅第有关负责人介绍,重新开放后的面积从6000平方米扩大到9500平方米,重现当年的结构和体量。“甘熙故居素有‘99间半’之称,是名副其实的‘金陵第一大宅门’,开放后将主要展示老南京的民俗民情,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和文化遗珍。”
在大门口,一些闻讯而来的游客好奇地问:“甘家大院为何改名字了?”记者也在组织者提供的材料上发现,称呼一律改为“甘熙宅第”。此前,甘熙宅第的名称在民间曾有多个版本,如甘家大院、甘熙故居、九十九间半等,后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正式命名为“甘熙宅第”。
对此,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研究员尹晓华解释说:“名人故居的保护不仅有地域之分,还存在层次之别。甘家大院2006年5月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名称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甘熙的作用和影响相对局限于南京和江苏,而国家提出重点保护的立意更高,就是将‘甘熙宅第’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甘熙宅第符合了古民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标准,并且作为清代古民居,这在国内保护也是较好的。”
据介绍,从今年的3月15日,甘熙宅第后期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就正式开工,维修余下的大板巷42号这组古建筑,复建故居后花园和藏书楼——津逮楼,全面恢复甘熙宅第的历史原貌,这也是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的核心和首要工作。开工当日,南京民俗博物馆随之闭馆,全力投入工程建设和民俗博物馆新陈列展览工作。
不久前,南京市物价部门批复了该馆门票价格的请示,规定民俗博物馆门票价格为20元/人次,博物馆门票和观看演出票的联票价格为30元/人次,两种票应同时出售,由游客自愿选择。
记者在甘熙宅第南面新扩建的地方看到,增加了不少门类的民间艺术,如木刻、彩灯等。并且,部分展厅还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和儿童益智游戏等互动性较强的高科技设备。
《金陵风韵》再现城南旧影
在“城南旧影”展里,记者看到,四周墙壁上悬挂的是一幅幅反映南京城市变迁的老照片,有秦淮河风光,有竖立着孙中山先生雕像的新街口,有湖南路商业街,还有城头一片斑驳的中山门……“这些就是我们曾经目睹过的南京风光,也许现在像你们这样大的年轻人都不会有印象了,对我们来说很亲近。”南京市非遗中心的王露明先生两鬓花白,观看展出的时候眼睛都有些湿润。
他指着一幅《秦淮河小码头》的照片告诉记者:“这张照片很珍贵,它反映出当时的南京城还是很繁华的,你看看秦淮两岸的建筑风格,都带有典型的江南气息。”
站在对面的一幅题为《南京湖南路》的老照片前,王露明说:“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08年,上面你能看到一百年前南京湖南路的繁华。”他用手指轻轻指着照片上的一座显眼建筑分析说:“拍摄者应该是从西向东拍的。”
记者现场看到,除了史料价值极高的南京城旧影,博物馆还恢复了过去人们生活的娱乐设施。不仅有以前南京老百姓家里的电风扇、马灯等,而且有很多珍贵的照片,比如结婚照、订婚证书、时尚的旗袍、姑娘们参加运动会的照片等。
在大门内侧左边票友房也建起了小舞台,“在这里你捧上一杯清茗,可以悠闲地欣赏当时南京人爱听的京、昆、越、锡、黄梅等剧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杨天麒介绍说,“现在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都要看当地最具特色、最有文化内涵的一面。对民俗感兴趣的人,老中青、境内外都有,有的西方客人点名要来我们博物馆,我记得最多一次一天来了5辆大巴。”
“肌理再造”模式逐步成型
2006年5月,南京市市长蒋宏坤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启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其核心就是全面维修、保护和使用好甘熙宅第古建筑群,完整恢复其历史原貌,并整治、营造周边环境风貌。
当时,随着拆迁正式启动,南京市政府委托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赵辰教授领衔项目的规划设计,而初步成果当年8月10日通过了专家咨询。
甘熙宅第有关负责人回忆说:“项目组大量调查后发现,地块上具有传统空间品质的‘城市肌理’是最有保护价值的东西。”
资料显示,所谓“城市肌理”,应该是由具有传统尺度感的街巷网络和具有传统尺度感的街坊建筑共同组成的,其中也蕴含了特有的老城街坊邻里关系和社区服务体系。
因此,专家们提出“传统城市肌理再造”的模式,就是以保留历史性的街巷网络体系为前提,在具有保护价值的街坊建筑的基础上,填补以符合原地区街坊建筑之空间特点和建造规律的民居类型和相应的变体,新填补入的民居类型和变体将完全修复原有受损的“城市肌理”,并承担起新的城市更新与发展功能。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专家朱光亚教授在谈到江苏省地面文物保护时称“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朱光亚指出,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不光是建筑的原真性,更包含了社会形态的原真性。“比如南京市民都很熟悉的甘家大院,这里的古建筑保护与复建都是尽量按照原真性的要求来进行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留住原住民,也没有保持原有的社会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