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讯 (崔淑梅记者秦岭)端午节前夕,道外老城区里格外热闹,丰润街、进德街等纸葫芦制作批发一条街上,一家连一家的店门前挂满大大小小的纸葫芦,把这里变成了一片纸葫芦的海洋。每天,这里都有数百人将这条街上生产的纸葫芦批发销往外地,小小纸葫芦形成的产业每年的产值已经达到千万元。
在北方民间,每逢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踏青、系五彩线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挂个五彩葫芦以驱邪祈福。老道外区制作纸葫芦的习俗已有百年历史。
人称“纸葫芦王”、有着30年纸葫芦制作经验的邹保忠说,过去都是他母亲在每年端午节前制作一些纸葫芦应应节气,多余的卖点小钱儿。渐渐地,纸葫芦成了气候,一到端午节前小商贩们就上门来要货。就这样,由节前自家做一点玩儿,变成了季节性的作坊式生产,而“挣小钱”也随之变成了“赚大钱”。如今,他家的纸葫芦制品从原来的“老三样”发展到今天的40多个品种,最大的纸葫芦高1米,最小的只有5厘米。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道外区纸葫芦生产作坊只有三四家,年产量在万只左右,如今一条街上就有40多家纸葫芦作坊,年产量近5000万只。过去家族式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了招聘工人来生产。目前,道外区已形成纸葫芦产业聚集地,每年生产的各式纸葫芦销往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部分产品还远销到河北、山东等地。
研究民俗文化保护的哈尔滨市著名红火脸谱唯一传人李长海告诉记者,民俗文化是老一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道外区民俗手工艺者从过去不希赚小钱,到如今把传统民俗通过产业密集型的批发生产做成产业,这不仅是在留住一段历史,也留住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