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先生收藏婚约局部 |
一份65年前订立的婚约近日现身海南琼海,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海南省收藏协会专家认为:年代如此久远且保存完好的纸质遗存的发现在海南省还是首次。
这两张各有40公分长的婚书用红纸写成,上面写着:
凤 函
彭城君许婣弟刘昌润董沐首拜复
荷以尊慈不嫌鄙陋信冰人之云肯以命郎匹愚之小女为五世其昌焉谨将籍贯三代年庚雁序命名冰人备列于后:
籍贯琼东县第六保上埇村 住
三代曾祖裔香祖克刚 父昌润
年庚丙子年十月十五日未时顺生。
雁序行一 命名女不娥 冰人登门王氏 尊慈俯克鉴纳不宣 土日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岁次王五孟冬吉日凤书日 全
谨具
文房四宝 玉壶成对 没圆润泽 四仪贰元 奉申
奉慈许婣弟刘昌润鞠躬
从婚书中得知,这位名叫女不娥的女子生于1936年,订立婚约时年仅6岁。一般认为,婚约自女方过门后就算“执行”完毕,没有留存的必要,加上纸质的东西不好保管,因此今天的人们除了茶余饭后谈论某某人是“定命”结婚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当年的物证。这份被琼海市政协兼文联副主席卢传福先生所收藏、写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婚约的发现成为旧时代婚姻的有力佐证。
今年51岁的卢先生业余是个收藏爱好者。在他的家里,字画象牙名木等等占据着厅堂的重要位置。去年他在一个废品站意外发现许多文革时期的画报,毛主席等人的影像仍栩栩如生,绝大多数照片如今十分罕见,他当即全部买回家,并小心翼翼整理粘贴成整张报纸大小的样本孤芳自赏,成为那个特定年代不可多得的活教材。这份无意中发现的婚约是他藏品中的又一至宝。
卢先生对笔者讲述了封建童婚婚约的订立经过:自古以来海南包办婚姻盛行,女孩出生3至6岁父母就开始物色对象。看中将来的亲家后,男女双方家长先请先生立下婚约并互送彩礼,俗称“定命”。从此无论男方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或中途夭折,女方都是这家的人了。女孩长大至16岁便正式被娶上门,许多姑娘直到洞房花烛夜才看清丈夫的模样。
在琼海,如今许多老年人中有不少是“定命”结合到一块的。嘉积镇的黄大姐当年与一乡邻定命,解放后黄大姐到城里上学,原来定命的那位男子一度跟随到学校试图按照传统方式成家,但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黄大姐最终还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找到意中人。若在解放前,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一纸封建“定命”婚约,不知断送多少风华正茂儿女的青春。许多人为了逃婚,受尽封建势力的折磨甚至命葬黄泉。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吴清华用力拉起床上的被子,赫然出现一个木头人“丈夫”。由于女子“定命”的丈夫已经去世,她只能与木头丈夫相伴。
新中国成立成后制订的《婚姻法》明确规定婚恋自由,翻身儿女的终身大事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得到解脱,“定命”结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记者 蒙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