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林红梅)中国的城市群体正在开始追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往拼土地、拼投资、拼能源的城市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城市集中了绝大部分生产力,不但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还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科技人才。
创新并不神秘。袁隆平用杂交水稻把水稻产量提高上去,杂交水稻就是创新;美国、日本等的公司都在冀东打过井,都断言冀东没有石油。但中国的地质工作者变打直井为打斜井,发现了大油田,直井变斜井就是创新。
中国距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还很远。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在论坛上介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和日本仅为5%。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有万分之三。中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6000万人,但是能跻身国际前沿的却是凤毛麟角。他说,世界上流行的剔除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来看创新要素的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25%,不到日本的一半。
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题。在发达国家,企业创新投入占消费收入的3%至5%,有的企业达20%。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投入达到5%才能维护生存,低于1%极难生存。但在中国,目前政府是创新投入的主体,政府投入占50%,企业仅占23%。企业研发投入占消费的比重10年里徘徊在0.5%的低水平上,不少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投入。这些状况导致中国技术创新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以跟踪模仿国际先进技术为主,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良循环中。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后,城市创新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6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组织力量,主持研究《中国城市自主创新科学评价》课题,设立了指标体系和软件,历经一年调研,对中国661个大陆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摸底排队。课题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论坛上表示,课题力争建立一套科学指标体系,定量地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和探讨,让每个城市了解自己的创新格局和状况。这样的课题和论坛以后要每年进行一次,用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持续建设。
在19日的论坛上,160多名专家、学者、城市领导聚集在一起,就城市创新能力的问题和建设方法进行探讨。他们分析认为,妨碍企业创新的是赚钱至上的思想,只顾眼前,不顾后劲;妨碍科技界创新的是急于求成,重大的创新需要数年才能见到成果。要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从娃娃抓起,允许青少年多一点逆向思维,多一点扩散性思维。
要在创新中做到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率。我国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只有25%,发达国家为170%至200%。专家们呼吁提倡集群意识,打破“各守门前”的小作坊式科技创新模式。
要用创新的规律指导创新。专家们指出,创新是高难度的工作,创新的道路是用失败的砖头铺出来的。假如一万人有创新愿望,能提出创新方案的不到10%;而在提出创新方案的人当中,最后能拿出成果的不到1%。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宽容创新中的失败。如果一见失败就下马,一听错误就封杀,永远不会有创新。政府要为创新做后勤部长,政府的职责是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为创新扫除各种障碍。
(来源:新华网)
|